}
./t20180614_805082_taonews.html
铁骨
首页  >  专题  >  学姐来了  >  铁骨

吃海鲜,喝啤酒?痛风了解一下?

:铁骨

导语:炎炎夏日,啤酒、海鲜和烧烤似乎已成为很多人聚餐的标配,对于海滨城市的人们来说更是如此。但美味虽好,却也暗含健康陷阱。本期《学姐来了》,我们来聊聊与啤酒、海鲜相爱相杀的疾病——痛风。

近日,上合组织峰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的召开使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之后再一次在全世界面前精彩亮相,各国友人纷纷表示:以往积累的印象分已经不够用了,这样的青岛还想再来一沓!

外国友人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点赞

而青岛的小伙伴们也借着6月2日海上预演的“焰火大片”召唤了整个朋友圈的朋友提前了200多天给全国人民“拜年”!

朋友圈截图

上和组织青岛峰会海上焰火表演预演

上和组织青岛峰会海上焰火表演预演

而对于学姐来说,提到青岛这座城市,吃货属性就暴露无疑,颇具特色的袋装啤酒和享誉全国的青岛大虾,伴随着那句朗朗上口的地方俗语:吃(二声)蛤(ga四声)蜊(la轻声),喝(ha三声)啤(四声)酒(一声)!一齐刺激着学姐的味蕾。

喝啤酒,吃蛤蜊!

不过,蛤蜊和啤酒虽然美味,但它们有时却来者不善,稍不留神,就会导致一种颇为痛苦的疾病——痛风。

说起痛风,很多人并不陌生,它是一种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病,从“痛风”的学名入手,我们更容易理解它的发病原因。痛风的学名叫做:高尿酸血症,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尿酸含量高。而尿酸又是嘌呤(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一种成分,在人体内会氧化为尿酸)的代谢产物,因此当嘌呤代谢异常或体内尿酸排泄不良时,就会产生血液中尿酸含量增高的现象,从而引发一系列痛风症状发作。

那么,痛风有什么症状呢?

一般来说,多数痛风患者发作前是没有明显征兆的,但发作起来却异常剧烈,常在深夜因疼痛加剧而惊醒,并在开始发作后12小时左右达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的关节及周围组织会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状。回归痛风产生的本质,当尿酸沉积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就会造成该部位不同程度的损伤:当尿酸沉积在关节时,就会导致痛风关节炎;当沉积在肾脏,就会产生肾脏损伤或肾结石;当沉积在皮肤和皮下软组织,就会产生肉眼可见的痛风石。

痛风发作痛不欲生

痛风的发作不是短痛,而是会持续数天至数周,而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脱屑及刺痒等现象。不过当症状缓解后就会进入相对较长的平稳期,不再发作,但会于数月、数年或十余年后再次复发,大多数患者1年内就会复发。更可怕的是,有了第一次痛风发作,以后的发作就会越来越频繁,受累的关节越来越多,症状持续时间也会越来越长了。

我们经常说:病从口入。那么痛风也是这样吗?其实,饮食只是导致痛风的一个因素,体重、血压、血脂和遗传因素都与其相关。尽管如此,医生还是会跟痛风患者强调忌口的重要性,比如限酒、尽量不吃火锅、少吃海鲜等。所以,控制饮食对痛风患者来说仍然重要,核心原则就是:

坚决限酒(尤其是啤酒)、少吃嘌呤高的食物、少喝含糖饮料、多吃新鲜蔬菜。

那么痛风患者究竟该怎么吃呢?医学资料上通常把食物按照嘌呤含量分成四类,为方便理解,学姐做了一张表给大家参考:

虽然夏夜和美食总相宜,但痛风症状发作时,那些美好也就化为灰烬了,因此痛风患者一定要忌口!不过学姐要给大家泼个冷水了:即使有人非常小心,一片肉一口汤一杯酒都不喝,可能还会发作痛风。这是为什么呢?这还要从痛风产生的原因——尿酸说起,血液中的尿酸,只有20%来源于食物,而剩下80%是人体自身产生的,所以控制饮食只能有限度地减少血尿酸含量,最多降低60μmo/L,这种程度对于大多数痛风患者来说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

病从口入

既然饮食只占据20%的诱因比重,那么我们还需要这么苛求自己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忌口虽然不能避免痛风发作,但是不忌口会导致痛风反复发作。想想痛风发作时的痛苦,大家还是对自己狠一点吧!另外,不忌口还有可能导致肥胖,也会从许多方面影响体内嘌呤的代谢,所以胖人得痛风的几率更大。

最后,学姐引用一段风湿科医生的口诀分享给大家:

管住嘴,迈开腿;

忌海鲜、避浓汤;

勤检查、药适量;

发作期、素食棒;

平稳期、肉少吃。

你记住了吗?

学姐温馨提示:世界杯即将开始,大家在享受足球盛宴的同时,可不要贪杯哦!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参考资料:

[1]张卓莉.痛风最新诊治指南解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10):1-3+6.

[2]百度百科、丁香医生.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分享到:
©2011-2019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