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余:高山仰止,融入河口海岸的生命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陈吉余,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河口海岸学奠基人
陈吉余
  陈吉余,中共党员,1921年9月生于江苏省灌云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我国河口海岸学奠基人。组建我国第一个河口海岸研究机构和河口海岸动力沉积与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填补了中国河口海岸学科空白。
 
  求是,是浙江大学的校训。科学就是要发微观末,要宏观掌握,要寻求真理,寻求规律。求实,在我的理解,就是学习要实实在在,工作要实实在在,科学就是在实实在在的工作基础上研究下去的,不浮夸、不渲染、不落俗套。
  ——陈吉余
陈吉余,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河口海岸学奠基人
2011年,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陈吉余(左一)被评为该工程十大杰出人物之一
  1947年,陈吉余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并留校任教。其时有权威科学家提出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杭州地形为典型第四季冰川地貌的论断。陈吉余经认真考察和分析,提出多点质疑,并发表《杭州之地文》《冰川置疑》等文。后他的观点得到权威专家认可。自此,他在学术道路上开始迈向成熟。
陈吉余,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河口海岸学奠基人
陈吉余(左二)带领年轻教师对长江三角洲进行调研工作
  1990年,上海市政府计划兴建新的国际机场,选址川沙城厢东境,濒临长江海堤之内。陈吉余得知这一消息,经过慎重分析,他认为这个方案会占用很多宝贵的土地资源,于是向上海科协递交将机场建造在海堤之外的建议。1995年,上海市政府决定实施机场建造项目时,陈吉余发现其建议并没有被采纳。为了将国际机场选在更科学的位置,陈吉余再次上书建议,并将分析报告一并呈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两次建议引起上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徐匡迪立即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并最终采纳了陈吉余的建议,将浦东国际机场移至海堤之外的潮滩上。这是我国机场建设的壮举,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同时,为了确保浦东国际机场飞行安全和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陈吉余提出“九段沙种青引鸟”方案,不仅减轻了鸟类活动对机场的压力,也保护了候鸟家园。经过严格论证和几十年来的实践,九段沙自然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改善,栖息动植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陈吉余,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河口海岸学奠基人
1995年,陈吉余给徐匡迪市长的手稿信函,对浦东国际机场筹建阶段给徐市长建议
  陈吉余长期从事地学研究工作,在河口治理、海岸工程、沿海港口发展、电站建设、洪涝灾害防治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实事求是的调查与实践,取得了突出成就。

  资料来源: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0709_1051278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