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活动  >  精彩内容推荐

得了节后综合征?这份“收心大法”送给你,赶紧支棱起来!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今天是五一假期后的上班第一天,你的开工状态还好吗?是不是觉得突然进入快节奏的工作状态,但大脑和身体都还没“醒”。情绪低落、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你 “征征中枪”了吗?你知道什么是节后综合征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呢?一起来看看吧!

节后综合征;五一假期;上班第一天;

“正常的”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人们在节日长假之后产生的各种心理、生理不适表现的统称,如无精打采、情绪低落、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有时还会伴有一些躯体症状或行为反应,如肌肉酸痛、困倦、食欲下降、失眠等等,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对工作或学习的效率带来影响。

从本质来说,节后综合征是人在生活或环境变化时,心理适应过程中所产生的正常应对反应;是人们在长假过后,身心再适应过程中受到压力影响而出现的正常现象。状态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给我们带来心理方面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讲,节后综合征的到来是十分正常的,它可能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对此,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通过短时间的适应和调节,大部分人是可以完全消除这些不良反应,重新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轨道的。但不容忽视的是,还是有小部分人的心理复原力较差,对于他们来讲,如果没有较好的心理调适方法,会导致情绪反应持续时间较长(一个月以上),明显地影响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这时就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帮助了。

主动调节>被动适应

对于节后综合征,不适之前的主动调节要比压力开始后的被动适应更为积极有效。如果处于尚未开始紧张工作的长假末尾,应对节后综合征最好的方法是在假期结束前逐步减少用于放松、娱乐的时间,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律,提前做好压力缓冲的准备。

如果已经切换到工作状态,除了需要从饮食、作息时间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外,可以尝试为自己设定一个用于调节、恢复的缓冲期(如3-5天),来逐步适应工作和学习的正常节奏。缓冲期内,如果每天工作中很难让自己长时间全心投入的话,可以试着每半天只集中精力工作一段时间,从1个小时开始起步,逐步增长时间。在自己设定的缓冲期内尽量不要超负荷工作,不要指望把积压的工作一下子全部做完,工作量和工作效率一下子恢复到高峰状态。在完成工作时,可以先把最为紧要的工作在集中精力的那段时间内来完成,把不急的事情放一放,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工作量。这样既可以高质量完成工作,又不会因为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而感到焦虑。在感到烦躁时,要接受自己还处于适应缓冲期这一事实,可以学习一下放松训练的方法,通过调节呼吸等自己熟悉的方式短暂休息一下。缓冲期内,要尽量避免重新打乱自己建立的工作生活节律,使自己反复在不同的状态中来回切换。

节后综合征;五一假期;上班第一天;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人

除了留心自己的节后综合征之外,我们更应留心我们的家人,特别是家中老人和孩子在节后心理适应的情况。对于大部分老人来讲,从节日里儿女团圆的兴奋状态重新进入平静的生活状态,不仅打乱的作息时间一时难以恢复,内心也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对于空巢老人更是如此。作为子女,在返程途中和上班之后要及时告知老人自己的当前情况,尽量多创造机会和老人进行交流,帮助老人接纳节后的变化,给他们足够的心理适应的时间。

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间,但节后有些孩子要面临父母的远离,有些孩子则还一直沉浸于节日的欢乐,他们同样面临着生活状态改变所带来的情绪问题。作为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提前规划好未来一两周的学习、生活计划,帮助他们重新适应规律的生活。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或让他们从事一些具有一定延续性的活动,让孩子们在适应阶段尽量有事可做,以便顺利地完成节后状态的切换。总之,提前做好铺垫能够帮助孩子有效避免节后综合征带来的不良影响。 

节后综合征;五一假期;上班第一天;

适应,从积极观念开始

 

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适应变化过程中产生的,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更多的是喜悦和希望,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过节之后生活方式再变化恢复到从前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那些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就可能需要人们拿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加以适应了,比如工作职位的变化、异地求学、迁居、家庭变故等等,都会使人产生的短期的情绪失调。每个人的个性特质、认知评价方式都会影响着适应变化的结果——适应良好、适应不良甚至适应障碍。人的个性特质是很难改变的,但是评价方式和观念可以通过学习、练习逐渐改变。积极的认知评价方式和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适应变化,并保持身心健康。建立积极观念来适应变化,我们可以从适应小的变化开始慢慢练习。不妨就从下一周“带着周五的心情开始周一的工作”入手吧——因为五一已经过了,国庆还会远吗?

节后综合征;五一假期;上班第一天;

相关阅读:

摆脱假期综合征,这里有妙招

节后“大甩肉” 小心方法不对越减越肥

长假之后如何帮助孩子“收心”

不想上班?四招让你“满血复活”摆脱假日综合征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陈小莉]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0506_1047103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