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活动  >  见字如面  >  科普阅读荟  >  知识就是力量  >  知力新媒体

致敬科学家|叶企孙:桃李芬芳遍天下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

科学家;叶企孙;近代物理学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原文作者/尹传红

  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周光召、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邓稼先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华罗庚、钱学森曾受到他的提携。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半数以上与他有着巨大关联。他就是“大师的大师”——叶企孙

科学家;叶企孙;近代物理学

  叶企孙(1898—1977)上海市人,杰出的物理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即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1920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

  “我们不能沉默了”

  1931年11月,日寇策动“华北自治”的消息传至清华大学,一时间群情激奋。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更是忧愤满腔,他当即找到校长梅贻琦,说:“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能沉默了!”

  梅校长点头称是,道:“我们不能做亡国奴!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我们要表明态度。”

  叶企孙与梅校长联系了陶孟和、胡适、张奚若等著名教授,在由叶企孙起草的一份痛斥“华北自治”的通电稿中签名,并立刻通告全国。

科学家;叶企孙;近代物理学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日本侵略者也加快了全面“布控”中国的步伐,于1936年11月3日在京郊举行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随后又堂而皇之地列队入城,公然叫嚣。当天中午,清华大学学生汇聚一堂,降半旗为祖国的沦陷致哀,并决议组团赴演习“灾区”慰问,揭穿日寇的狼子野心。

  同月7日至12日,宋哲元将军统率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为回应日本军队的挑衅,先后在红山口和固安举行了两次军事演习。他们的义举,赢得了清华学子的敬重。

  在叶企孙和吴有训的领导和组织下,学生们组成了 350 多人的慰问团,奔赴两个演习场地,送去大批慰问品,给士兵们打气。叶企孙也向士兵们发表讲话,鼓励他们以宁死不屈的精神同侵略者顽强战斗。不久,在获悉傅作义将军率部在绥远地区大败日军时,叶企孙激动得泪流满面,号召清华师生捐款捐物,再次慰问前方将士。

  特殊的科学救国实践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华北局势紧张。清华大学将一部分图书和仪器抢运南迁,由叶企孙全面负责这项工作。事变发生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即在此基础上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一学期后迁往昆明,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成为抗战时期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中心。

  其时,叶企孙已经在悄悄地为抗战出力了。他秘密组织了一支以清华师生和京津大学生为主的隐形队伍,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始了一种特殊的科学救国实践。

  此前,他最欣赏、最亲密的学生熊大缜已投笔从戎,去往冀中抗日根据地,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办起了兵工厂,还组织了一个技术研究社,研制烈性炸药、地雷、雷管和无线电器材等军需品。

  而叶企孙因病滞留天津期间,也积极地组织学生秘密在英租界内制造炸药和装配电台,送往抗日前线。到达后方后,叶企孙与冀中抗日根据地一度仍保持着联系,设法为冀中筹集资金、购买制造军事装备的物资等。

科学家;叶企孙;近代物理学

叶企孙(中)、熊大缜(左二)与抗日爱国军人1939年1月,叶企孙

  在昆明《今日评论》杂志上以“唐士”为笔名发表文章《河北省内的抗战概况》,文中以深挚的爱国情怀和战略眼光纵论河北的抗战大势,并热情呼吁科技人员去冀中前线支援抗战,其中写道:在全国抗战时期,须得容忍不同的政治思想及组织。凡是确在做抗战工作的人,大家都应鼓励他们,支持他们。

  叶企孙任职西南联大时期,物质匮乏,师生们的生活极为困难。且常有日寇飞机骚扰,狂轰滥炸,大家忧心忡忡。一天,叶企孙约学生们到公园里的茶社聚会,拿出糖果糕点让众人分享,关心大家的生活,并鼓励说:目前困难是暂时的,抗战一定会胜利……你们一定要锻炼好身体,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一定要大公无私,不计名利……你们学物理不能光搞理论,打起仗来,你们也得做些实事,比如提高蒸汽机效率等。

  “土炸药”威震敌胆

  1938年4月初,熊大缜派人到天津与叶企孙联系,希望他为冀中介绍技术人才和购买军用物资,叶企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一年的5月,他专程从天津去往北京,找到他的学生汪德熙,动员其去冀中参加抗日工作,协助时任冀中八路军供给部部长的熊大缜研制烈性炸药。

  叶企孙对汪德熙说,八路军在河北坚持抗战,缴获了一批氯酸钾,用它代替土硝制黑炸药。叶企孙知道汪德熙曾经就读的清华化学系发生过氯酸钾爆炸事故,就想到这位学生可能知道稳定氯酸钾的方法,因而就找到了他。

  汪德熙听从老师的建议,在北京图书馆查阅、研读了相关资料后,即准备扮作传教士进入冀中根据地。为了顺利通过敌人的盘查,叶企孙教他说了一句日语“我是基督徒”。还让他留下一些寄往北京的家信,由叶本人按月给他双亲寄生活费,告之他到天津教书了。 汪德熙到冀中后,很快就找到了制备安全稳定的氯酸钾炸药的方法,试制雷汞雷管。后来,他又发现掺入少量硝基化合物,特别是TNT能大大提高炸药性能。为此,熊大缜两次派遣汪德熙去天津找叶企孙求援。叶企孙不但先后给冀中输入制造雷管用的药品、铜壳、铂丝和起爆器等,还找到清华物理系手艺超群的实验员去冀中。动员在燕京大学借读的清华研究生林风来天津,在英租界中秘密制备TNT,并制成条块状,与肥皂混在一起运往冀中。

  根据地有了这批生力军的加入,不久就研制成功用电雷管在远处控制起爆的威力强大的地雷,并成功地炸翻了日寇的一列火车。这个举动威胁到京汉铁路的畅通,使敌人十分震惊……

科学家;叶企孙;近代物理学

  培养大师的大师

  这是一个令人扼腕痛惜的疏忽。我们只知道中国科技界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有“航天之父”赵九章,有“光学之父”王大珩,知道中国“两弹一星”的科技功臣,知道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知道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等,却不知道这些中国巨响和中国亮点实际上均和他有着巨大的关联!

  ——邢军纪著《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 

  事实上,我们后来的重要科学发展所依仗的这些人,正是叶企孙在那战乱烽火时代的满地焦土上栽下的桃李……

  叶企孙致力于教书育人,心胸旷达而开阔。他担任清华物理系主任不久,就为清华广罗人材,先后请来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赵忠尧等先生。从此之后,“我国物理学界的栋梁多出于清华”。1930年,叶企孙对他的几位毕业生说:我教书不好,对不住你们。可是有一点对得住你们的就是,我请来教你们的先生个个都比我强。

  作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界最早的组织者之一、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叶企孙为中国物理学研究与理科教育、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陈小莉]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0113_1040779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