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活动  >  心理学  >  2023电影中的心理学

《热烈》:人们为什么爱跳舞?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电影《热烈》是一部励志电影,热血青年进街舞团,遇到性格迥异的舞林高手们, 是“爱跳舞”将他们带到一起。音乐一响,人们会放下种种,舞动起来,最终热爱带来了成功。很多小孩子听到音乐都会开心跳起来,为什么人们会闻歌起舞,跳舞又为什么能鼓舞人心呢?

电影《热烈》海报

很多人觉得会跳舞的人很有魅力,不少人也是为了吸引异性学习跳舞。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身体对称性是健康程度的一个指标,人们普遍认为那些身体对称的人跳起舞更好看。研究者特地选择了对于男性和女性舞蹈都非常看重的牙买加人进行了研究,通过动作捕捉技术记录舞者的动作,排除服装、外貌、表情等方面的影响,然后让观众对于舞者的跳舞能力进行判断,结果发现观众更喜欢那些身体对称的舞者,女性观众对男性舞者的评价尤其受到对称性的影响。在另外一项研究中,德国的研究者还发现女性观众更喜欢强壮的男舞者。从性选择来说,人们更青睐身体素质好,也就是基因好的人,因此也就更喜欢在跳舞中能展现良好基因的人。

在动物界,有很多动物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来吸引异性,就好像跳舞一样,但是它们并不会随着音乐或者节奏晃动。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们从YouTobe上找到了5000多段动物“跳舞”的视频,分析发现,只有33段中的动物是随着音乐晃动,除了一只大象(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训练者耍了花招),其他都是鸣鸟。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科学家们认为跳舞(随着音乐旋律运动)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不论是猫和狗,这些人类的好朋友,还是人类近亲大猩猩,都不会在听到音乐的时候随之舞动。只有鸣鸟(比如某些鹦鹉)和人类一样会随着节拍晃动:在听歌时,它们会随着节奏变化加快或减慢自己的运动。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动物界中的一种罕见能力:是模仿声音而产生的副产品,需要听觉和运动神经环路间的紧密联系。

电影《热烈》剧照

除了听到旋律会跳舞,看到别人跳舞,我们也可能会跟着跳起来。在社交场合,我们会下意识地模仿周围的人,心理学家们称作“变色龙效应”。在早期的研究里,参与者们两两一组轮流描述一张照片,实际上其中一个是实验者的同伙,他要非常自然地做出一系列动作,比如微笑、绷脸、翘腿、摸脸等等,真正的被试者往往也会跟着做起来,但在离开的时候,大多数人并没有注意到对方的小动作,没有人觉得自己模仿了对方的动作。

我们可能在不经意间模仿对方摆动的动作。但更多的时候,人们的模仿是有意识的。比如学习跳舞经常需要用到“镜子”,可能是在真实的镜子中观察自己,也可能是模仿他人的动作。研究者提出“镜像”技巧可以培养同理心,促进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活动。镜像神经元是位于前运动皮层的一组神经细胞,在我们看到别人的行为时,镜像神经元会激活,仿佛自己也在进行同样的行为,当我们看到他人跟我们做同样的动作时,也会被激活。镜像神经元对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使我们能够学习模仿他人的行为和语言,获得新的技能,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意图、跟人进行交流。镜像神经元也与社会认知和共情密切相关,理解他人情绪和行为,同时通过对比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

人们在跳舞中释放自己,也在跳舞中表达情绪。观众也可以从舞者的表演中体会到不同的情绪。Hejmadi是马里兰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很一位出色的印度舞者。她用舞蹈表现了10种不同情绪(包括愤怒、羞愧、恐惧、悲伤、羞涩、好奇等等)并进行了录像,不仅有舞蹈专家认同了她在舞蹈中传达的情绪,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能正确说出舞蹈所表现的情绪。

跳舞很容易让人和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结。比如在双人舞中,有很多肢体接触,最简单的就是牵手。研究发现,牵手可以降低压力水平、减少焦虑、缓解疼痛,人们在害怕的时候经常会抓住旁边人的手,这会让我们感觉没那么害怕也更安全。牵手还可以促进催产素的分泌,让两个人的关系更紧密。实际上,仅凭手指接触的照片,很多人就能分出哪些是情侣,哪些只是陌生人。

电影《热烈》海报

很多古老的壁画记录了原始部族人们一起跳舞的场景。为了生存,原始人必须协作,而一起跳舞也需要协作。集体舞最大的特点是“齐”,也就是参与的人要在同样的时间完成同样的动作。人们之间的同步性会促进团体关系,成员会认为彼此之间有更多的相同点,彼此之间的态度更积极,更喜欢、信任对方,愿意帮助对方。比如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先让参与者们在校园里走一圈,有一些是齐步走,有一些则自由发挥,在随后的实验中,齐步走的被试者更可能做出有利于集体利益的决定。

当我们跟他人同时做一件事情,会将彼此凝聚在一起并让“自己”的界限扩大,将自己和他人并入一个整体: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集体也是自己的一部分。不用复杂的跳舞,一起拍手也有类似的效果,我们会感觉那些和自己一起拍手的人更亲切,所以在舞蹈场上,不仅是齐舞的表演者,连台下齐声鼓掌的观众也都成了“热烈”的一部分,甚至屏幕前的观众也不禁舞动身体、热血沸腾。

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王日出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毕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30727_1078248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