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活动  >  心理学  >  心理学微专栏

“主要看气质”,气质看什么?

来源:

  导语:前段日子“主要看气质”刷爆朋友圈,甚至问鼎微博热搜榜首位,各路网友乃至明星都纷纷加入“看气质”阵营。虽然此时考证最初的梗儿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但是大家也别光顾着晒“气质”,看热闹,也来看看心理学上的“气质”到底看些什么……

  气质划分,看神经生物基础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气质”一词,通常情况下并非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气质”,而是指一个人看起来的风度、样子,反映了个体的品味、格调以及举手投足间所散发出的异于常人的东西。而心理学意义上的“气质”则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

  人格心理学所说的气质,是指相对稳定的、具有生物基础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个体差异)。虽然这与我们所说的生活中的“气质”异曲同工,但当我们从学术的角度谈到“气质”时,则更偏向于指代个体行为表现背后的生物学基础,如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性、强度、灵活性等。“气质”(temperament)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本意为“混合”。这里“混合”的是古罗马医生盖伦(Galen,公元129-199年)在希波克拉底(古希腊文Ἱπποκράτης,前460年-前370年)的基础上所创立的体液说里的不同体液的混合,盖伦也就是最先提出“气质”这一概念的人。

神经系统;人格心理学;气质

  盖伦根据人体内各种体液所占比例的不同将人分成了四类:胆汁质者黄胆汁占优势,易发怒,动作激烈;粘液质者粘液占优势,善思考,冷静平缓;多血质者血液占优势,有热情,欢快活跃;抑郁质者黑胆汁占优势,有毅力,忧郁沮丧。虽然体液说对气质类型特征的描述提供了一种研究人格的思路,但以体液作为气质类型划分的依据当然是欠缺科学性的。20世纪4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ans J. Eysenck)提出了人格PEN三维度模型,这一模型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经质(Neuroticism)和精神质(Psychoticism)三个维度,其中内外向和神经质两个维度相互交叉所形成的四个象限正好分别对应于四种气质类型,又使得古老的体液理论得以被重新审视。

神经系统;人格心理学;气质

  气质调适,看儿童个体差异

  在通常情况下,人格心理学更倾向于采用“气质”而非“人格”来描述儿童的特点,因为在儿童早期,社会性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样子更多是基于生物学基础,即更多是气质性的。

  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教授托马斯和蔡斯(A.Thomas & S.Chess)等人在对婴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发展理论”,认为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在气质上表现出彼此不同的个体差异,并据此将儿童分为了容易型、困难型、慢热型、中间型四类。

 

  近年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通过纵向研究发现,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具有预测作用,气质困难指数是较好反映儿童消极气质特点且预测儿童行为问题的适宜指标。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家长和教师要及早了解儿童的气质类型和特点,并在抚养和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注意将自己的方法与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调适”,从而达到有针对性地去帮助每一个孩子发展积极品质,防止或克服消极品质的目的。

神经系统;人格心理学;气质

  气质表现,看社会文化资本

  要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观察,或他人的评价,还可参考气质量表的测量结果。不过,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气质是不存在好坏之分的;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

  一般地说,各种气质类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反应灵活,易接受新事物,但是情绪不稳定,精力易分散;胆汁质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而有力,但是脾气急躁,易于冲动;黏液质的人安静稳重,善于自制,但是对周围事物冷淡,反应迟缓;抑郁质的人情感体验深刻而稳定,观察敏锐,办事认真细致,但是过于多愁善感,行为孤僻。气质只是人的性格和能力发展的一个前提,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气质本身是不能预测成就大小的,了解自己的气质的意义主要在于:尽量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发展方向和人生道路。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的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不同实践领域中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平庸无为的人。也就是说,气质在社会所表现的,其实是一种具身化的文化资本,它是长期学习、修练和践行的结果,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人格魅力,以及内在魅力的升华。所以,气质并不是自己所说出来的,不是刻意表演出来的,更不是用手机拍出来的,而是自己长久的内在修养平衡以及文化修养的一种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

神经系统;人格心理学;气质

本文来自: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guoxin]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70502_484098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