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左京(1931—2011)是日本科幻“御三家”之一,也是一位博学的思想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著述惊人,日本已出版了小松左京作品全集50卷,其中《日本沉没》是超畅销科幻经典,使小松左京享有世界声誉。
今年是小松左京诞辰90周年、病逝10周年,由东北师范大学首批资深教授、中国科幻文学研究和译介的开拓者、日本文学和比较文学理论家孟庆枢先生,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姚海军先生,共同倡导成立“小松左京工作坊”。
小松左京的科幻作品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但一直以来,中国对小松左京的研究较为粗浅,甚至被有的译者严重误导。
成立“小松左京工作坊”,一方面,小松左京代表日本科幻文学的主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他作品的思想内涵,发掘其创作的独特品质。
小松左京强调现代和古代的血脉相通,通过科学和文学的彼此相对化实现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以深刻的哲学思辩和最前沿的科学文明论建构“大科幻理论”;他尊重人与生命,追求人与自然、寰宇的和谐统一,将人作为统一、动态的“场”,挖掘人的生命意义;小松左京坚持以“思考实验”捍卫精神独立和人格理想,大胆揭示日本当代社会弊病,深入反思日本军国主义罪行,密切关注人类发展趋向,体现了最鲜明的科幻现实主义风格;他整合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文艺,以及多种融媒体,让科幻推陈出新,衍生出影视、戏剧、动漫、游戏等新品种,对于数字化时代的科幻发展,小松左京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作为一位有代表性的科幻大师,小松左京大量借鉴欧美科幻文学,在吸收融通的基础上打造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科幻艺术。
可以说,没有小松左京,就没有日本当代科幻的发展方向,因此他被称为日本科幻界“带电脑的推土机”。
另一方面,“小松左京工作坊”以小松左京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日本科幻、文学、文化的发展演变,系统认识日本社会的历史进程和未来走向,促进中日民间尤其是青少年的交流,并进一步揭示文学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彰显人的四大精神元点,助力打造中国科幻文学理论话语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目前,孟庆枢研究团队依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日本当代科幻文学研究” (19BWW027)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中日文化文学比较研究》及其他重要期刊、国家级报纸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和访谈;中日双方对小松左京作品的翻译交流工作已经展开,中国科幻经典也进入日本,受到日本文学界和研究界的瞩目;中日两国以小松左京为中心,举办了多场研讨会和讲座,反响热烈。
“小松左京工作坊”获得中日科幻界大力支持。孟庆枢、姚海军任主任;中国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刘慈欣、韩松,日本庆应大学学者巽孝之、日本科幻作家川又千秋,担任工作坊顾问;中方特邀研究员有(按姓氏笔画排序):
陈楸帆、丁丁虫、丁卓、付昌义、高镝、管贤强、何超群、纪建勋、贾雨桐、李维、李闻怡、李向格、刘健、刘金举、刘研、吕娟、孟旸、牧渲、秦刚、宋学清、孙胜广、陶赋雯、铁杆晓米、田雅菲、王宁、王新新、韦华、谢殿伟、叶方仓、于长敏、张泽阳、钟晓、祝立新、周群,泊功、立原透耶等为日方特约研究员。“小松左京工作坊”也获得了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杭州量子泛娱影视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水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成都科幻协会、(東京)心象天地株式会社等企业机构的支持。
近期小松左京工作坊计划如下活动:
1.在适当时机召开小松左京研讨会,对小松的文学艺术价值及思想意义进行深入挖掘与探索。
2.开展小松左京作品翻译,首译其传记《SF魂》,然后扩大到其他作品。若条件成熟,再翻译其他日本科幻作家的作品。
3.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开展以小松左京为首、活跃在日本文坛的诸多科幻作家作品的全方位研究,同时进行小松左京和中美欧等国科幻作家的比较研究,以及小松左京文学的全媒体研究,将以上成果发表在2022年年刊及其他刊物或媒体上。
4.发挥团队的语言优势,为国内科幻作家与日本科幻作家做交流的桥梁,从事翻译工作。
5.向国内已开设或准备开设科幻文学的学校提供日本相关学者的信息,为有意聘请日本学者来华讲学的院校而牵线搭桥。
6.依托科幻大会或其他会议,举办小松左京作品展,包括书籍、影视、照片、器具和声音档案等。
7.举办“小松左京读书会”,征集读后感,评奖并发放奖励。
最热文章
【榕哥烙科】第537期:进化的速溶咖啡,如何越来越醇?
“瓷韵中秋,科技添彩”——2024年中国科技馆陶瓷主题中秋专场活动
守时大神——空间冷原子钟
《爆款好人》:网红是如何吸引眼球的?
【榕哥烙科】第541期:想要一口好牙,只靠刷牙可不行
中国科学技术馆2024年体验官招募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