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的第一份草案公开发布。该项目的主要惊喜之一是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只有1.5%是由蛋白质编码基因组成的。
在随后的研究中,人们发现那些最初被认为是“垃圾DNA”的非编码DNA片段在发育和基因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近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非编码DNA“地图”。
这张“地图”对833种组织和细胞类型的表观基因组标记(指示不同类型细胞中哪些基因被打开或关闭的修饰)进行了深入的注释,与以前的研究相比有了显著的增加。
研究人员还确定了控制特定生物程序的调节元件组,并发现了与540个特定性状相关的约3万个遗传变异的候选作用机制。
研究人员总共收集了833个生物样本,代表不同的组织和细胞类型,每个样本都绘制了稍有不同的表观基因组标记子集。然后,他们通过结合相似标记和生物样本的可用数据,填充缺失的数据集,并使用833个生物样本的10000个标记的结果概要来研究基因调控和人类疾病。
研究人员注释了200多万个增强子位点,仅覆盖了每个生物样本的0.8%,总共覆盖了基因组的13%。他们根据它们的活动模式将它们分成300个模块,并将它们与它们控制的生物过程、控制它们的调节剂以及介导这种控制的短序列基序联系起来。
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上。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