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环境科学

吴征镒:记忆力惊人的植物“活词典”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吴征镒(1916-2013):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99年“Cosmos 国际大奖”和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2011年12 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175718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征镒星”。
  在扬州古运河旁边,坐落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宅院——吴道台宅第,它便是吴征镒院士的故居。后来因“一门三院士”的报道为人们争相参观,现已是扬州必打卡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参观吴道台宅第时,有一个景点“测海楼”是不得不去看的,因为它便是吴家的藏书楼。由于其藏书丰富,吴家的三兄弟吴征鉴、吴征镒、吴征铠自幼便喜爱读书,从中获益颇多,以至于三位兄弟后来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植物研究 植物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
  与花草树木的不解之缘
  吴征镒的作品《我的童年》中写道:“进园门右拐,就是一片孟宗竹林,总有一亩多地,每到春天雨后,就在竹林里看春笋,从刚露尖头到拔节放箨簌簌有声,也就半天功夫,已经长得和我一样高了。”文中这片孟宗竹林所在的大花园便是吴征镒小时候最为痴迷的天地,竹子神奇般的生长速度让吴征镒在惊讶之余,也开始了对植物的探索之旅。他念私塾时已翻阅清代吴其著的《植物名实图考》与日本学者的《日本植物图鉴》,并认识了几十种花草树木。上初中后,吴征镒在自己喜爱的自然课上,开始初步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并学会了采集制作标本和解剖花果的植物学入门技术。上高中时,吴征镒的生物老师为了鼓励他,专门为他举办了一个大约有100多种植物标本的个人展览会,这让年少的吴征镒颇为触动,下定了报考生物系的决心。1933年,17岁的吴征镒考取了清华大学生物系,正式开启了他对万千植物的探索。
  对新中国的两大特殊贡献
  1.发现沾满病菌的叶子
  1952年,美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用飞机将沾满病菌的树叶撒下去,启动了用细菌杀人的战术。可是,我们却一直找不到美国军队发动细菌战的罪证。吴征镒和其同事在经过大量的观察和鉴定后,终于在千万片叶子中发现了一片奇怪的叶子,他一眼就看出,这种树叶在当地是没有的。经检验后发现,叶子上果然满是细菌。于是,吴征镒和其同事在中国科学院《科学通报》上发表了《美军飞机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散布两种朝鲜南部特产树叶的报告》一文,报告了美军飞机洒下带细菌的南朝鲜特有的山胡椒与朝鲜红柄青冈栎树叶的事实。这让世界震惊,也让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发动细菌战的事实无可隐遁。
  2.打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橡胶禁运
  为解决中国橡胶工业的原料问题,身在中国科学院的吴征镒和当时新成立的南京土壤研究所的马溶所长、李庆逵研究员以及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罗宗洛所长一行四人到海南、广东等地考察。经相互讨论,他们终于确定放弃“在粤西、桂东沿海、海南西南干旱沙地以及龙州一带石灰岩土上种植橡胶”的计划,放弃拖拉机农业措施,改用马来一带的斩岜烧岜(即刀耕火种,但不再游耕)、大苗壮苗定植,以及用本地树种栽培和营造防护林等措施,从而初步稳定了华南的橡胶种植业。吴征镒等专家立足国情的创新研究,打破了外国专家断言北纬 17度以北不能种植橡胶的定论,成功实现橡胶在中国北纬18~24度地区的大面积种植,打破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橡胶禁运。1982年,“橡胶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另外,吴征镒的另外两项重要建议——1958 年建议成立自然保护区、1999 年建议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也都已转化为政府决策。
植物研究 植物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
  迁入向往已久的云南“植物王国”
  从大学毕业任助教不久,吴征镒就参加了联合大学组织的“湘黔滇旅行团”,从长沙出发,步行3000多里到达昆明,途中做些力所能及的科考工作。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后,吴征镒又在李继侗、张景钺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赴滇西、滇西南等地进行植物采集和考察。云南的高山云冷杉林、山地云南松林、长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以及各式各样的次生植被让吴征镒大开眼界。当时,他便立下终生的宏图大志: 一定要立足云南,放眼中国和世界植物,弄清植物的时空发展规律,以及中国植物区系发展的变化规律。
  1958年,吴征镒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时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的吴征镒为了集中精力和时间实现自己早年许下的“宏图大志”,他主动申请离开北京,来到植物种类更为丰富多彩的中国植物宝库——云南,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吴征镒认为,如果不认识植物,其他一切就无从谈起。自此之后,吴征镒主动承担起了主编《中国植物志》这一巨大历史任务。
  凭着十年磨一剑的毅力与10年间编制了3万多张植物卡片的苦功,吴征镒得到了颇多的赞誉,如“中国植物活词典”“植物电脑”“植物百科全书”等。吴征镒在野外考察时对植物的鉴识能力,不仅使林业部门员工佩服得五体投地,也让国内外的专家们钦佩不已。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史·布莱克摩尔在悼念吴征镒先生的文章中惊叹道:“他的大脑好比是一部植物百科全书。”
  早在67岁时,吴征镒已左腿残疾,眼睛也越来越不好。不过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仍然支撑着吴老百折不挠,奋斗不息。此后,他又创作完成了《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87岁)、《中国植物志》( 第一卷,88岁)、《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90岁)、《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94岁)等4部共计500余万字的专著。吴征镒先生足足把他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献给了植物学。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赵丽娟]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0330_1045115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