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金善宝:麦田里的守望者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金善宝(1895—1997),小麦育种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不仅为中国小麦增产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为中国培养了几代农业教育、科研和生产管理人才。
  初遇小麦,认定终身事业
  金善宝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石峡口村。他13岁时,父亲离世,这让本就贫寒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即便如此,金善宝的母亲也坚持让金善宝继续读书,并通过养蚕支撑金善宝完成了高中学业。
  1917年,金善宝考进了不收学费、膳费的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成为石峡口村第一位大学生。3年后,金善宝大学毕业,进入新成立的皇城小麦试验场任技术员,从小麦播种到收获,从经费预算到人工安排,他事无巨细,整天忙碌在试验田里。这样的日子,他不但不觉得累,反而充满了喜悦。
  1930年,金善宝凭借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浙江省教育厅公费留美的名额,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为了早日回国效力,刻苦学习先进的科学理论,积极参与实践,积累经验,勤奋程度超乎常人。1932年,他学成归国,并于同年8月进入位于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简称:中央大学)任教。
  大轰炸下完成研究论著
  抗日战争爆发后,金善宝随校迁到了重庆。当时,重庆经常受到日军轰炸,空袭警报一响,学校马上停课,机关、商店立刻关门,大家扶老携幼地去防空洞躲避。由于防空洞里又潮又黑,空气也不好,躲避空袭时,大家都在防空洞口,只有来紧急警报响起时,才进入防空洞内。但常常空袭警报响了两三个小时之后,敌机都没有来,空袭就解除了。金善宝觉得躲空袭太浪费时间了,他想到自己的家就在防空洞山下,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家里做点工作,等紧急警报来了之后再去防空洞也不迟。
  1941年8月22日,空袭警报又来了。金善宝的妻子在防空洞口听说敌机要轰炸中央大学,急忙让大女儿下山去叫金善宝,过了半小时左右,没见他们来,又让二女儿下山去催,左等右等,还是不见父女3人的踪影!这时,紧急警报的声浪已经一阵紧似一阵地响起来。金善宝刚刚放下手里的工作,准备动身时,敌机已经在他家的屋顶上空盘旋了。敌机在中央大学丢了几个炸弹,炸弹爆炸的风浪掀起了金善宝家屋顶的瓦片,炸弹爆炸的碎片,落在了他家的小院里。金善宝急忙把两个女儿藏在桌子底下,躲避弹片的袭击。有人问:空袭警报响起时,金善宝在忙什么呢?原来,他在整理自己的作物学讲稿。他的两篇重要论文—1943年发表的《中国小麦区域》和《中国近三十年来小麦改进史》,都是在重庆大轰炸的背景下完成的。
  坚守初心,深耕麦田
  尽管金善宝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从未放松小麦科研工作。他认为自己是学农的,为人民服务,就应坚持以农为本。1950年,长江下游洪水泛滥,华东地区、长江流域有上亿亩良田遭受水灾。为了抗灾救灾,金善宝根据华东地区历年来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提出“多种马铃薯、移植冬麦度春荒”的建议,并扎根麦田,把小麦移栽技术和科学原理传授给农民,尽可能降低华东地区农业受灾的损失。
  1956年,长江流域小麦锈病大面积暴发,造成小麦严重减产。金善宝培育的“南大2419”因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在长江流域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直至20世纪80年代,“南大2419”在新疆、青海及长江流域的种植面积仍在百万亩以上。“南大2419”推广面积之大,种植地区之广,应用时间之长,衍生品种之多,是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史上罕见的,对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此外,金善宝还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自然条件,提出小麦异地加代繁育的设想。这项研究成功地把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时间,从10年左右缩短为3~4年,成为我国小麦育种工作一个新的里程碑。现在,“南繁北育、异地加代”一词,已经成为农业科技的术语,“南繁北育”的经验,还在玉米、高粱、水稻、谷子等作物的种植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小麦育种情有独钟
  在女儿金作怡的印象中,父亲金善宝似乎对很多事情都是淡淡的,唯独对小麦育种情有独钟。
  一个冬天的夜晚,忽然刮起了大风,金作怡被一阵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是金善宝满身泥污地站在门外,她惊讶极了,忙问父亲半夜出去干什么了。金善宝笑笑说:“听见刮大风,睡不着,去温室看看窗户关好了没有。”
  原来金善宝担心温室里的春小麦材料受冻,瞒着家人悄悄下了床,独自一人摸着黑、顶着风去往温室。途中,他一不小心摔倒在阴沟里,但他忍着痛爬起来继续朝前走,直到他看见温室的春小麦生长良好时,才放心地回来。
  还有一次,正是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晚上却下起了大雨。“这场大雨会不会把试验田的小麦泡倒了?”金善宝一夜没有睡好。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穿着胶鞋第一个来到小麦试验田,逐行检查小麦的倒伏情况,并做了详细记录。当金作怡起床时,父亲已经带着双脚的泥垢兴致勃勃地回到家里。这一年,金善宝86岁。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20325_1066784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