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1101_890800_taonews.html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开博时间:2017-03-22 17:15:00

特别策划、询诊热线、名医谈病、专家评药、选药指南、专家门诊、医药新知、养生之道

文章数
分享到:

配助听器 做好听力补偿

2018-11-01 22:28:00

  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老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有的老人认为人老了,听不清很正常;还有的老人听说戴助听器很不舒服而不愿意去验配;另外,有的老人觉得戴助听器会很丢人有损尊严……其实不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张官萍提醒,老人听力下降不及时得到补偿,会增加发生意外、患上抑郁症、老年痴呆的风险,助听器如果验配得合适会很舒适,也会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

  耳背不止听不清这么简单有些老人认为“十个老人,九个背”,人老了听不清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听力下降带来的问题不止是听不清这么简单。张官萍介绍,老人听力下降后,与人沟通会很费劲,甚至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由此会带来交流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内向、孤独、不合群、缺乏自信、焦虑、沮丧、自责、有压迫感、愤怒、逃避现实、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有研究显示,听力损伤的老人抑郁症的患病率要明显高于其他老人。而且这种情绪的波动,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和波动。

  张官萍介绍,我们的器官有个“用进废退”的特点,老人听力下降,听到的语言量减少,大脑中枢的言语整合能力也会下降,表现为对语言的分辨和理解能力降低,日积月累会出现反应迟钝。有研究显示,听力下降的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也要比同龄老人高。

  另外,如果老人两耳听力差异比较大,那么对声源位置和远近的判断能力就会下降,老人在应急状态下就可能出现判断失误,这种失误会导致发生交通意外、被重物砸伤,或摔倒的风险增大。

  留意细节,可发现老人听力下降了

  很多老人知道自己的听力下降了,却不愿意承认或不愿意正视。张官萍建议,子女要留意下父母有无听力下降的迹象。

  比如说留意父母有无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前会在客厅和大家一起看电视,现在喜欢自己在卧室看,并把声音调得很大而自己不知道;留意有无家里电话响了很久,父母才会去接;留意父母有无听不到敲门声或水烧开的声音;留意和父母交流时,父母会否经常问“你在说什么”,或者答非所问;留意父母有无明显的情绪变化,如变得比以前暴躁了,或消沉不愿意说话,或更加依赖子女。张官萍解释,有些老人由于出现了交流障碍,而会感到自己受了冷落,因此会表现得对配偶或子女更加依赖,甚至会通过诈病而得到家人的关注。

  张官萍提醒,如果子女发现父母听力有下降的迹象,应该带老人到有资质的听力中心检测听力。如果听力损失较重,确实需要戴助听器的,应该尽快在有资质的助听器验配中心来验配助听器。

  助听器不是越贵越好,验配很重要

  老人们抗拒助听器的理由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戴了助听器不舒服”,如

  “有位老人的儿子给他买了个几万块钱的助听器,但他戴着不舒服,扔一边了”。张官萍解释,助听器就像老花镜一样,并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要根据自己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程度验配到最适合自己的助听器,戴起来才最舒服。她建议,有听力损失的老人最好为自己量身定制助听器。

  专家介绍,在验配助听器前,要先对听力进行精确地检测和评估,然后取耳模,1周或半个月后来试戴助听器。试戴时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验配师会通过专门的设备来模拟不同的环境,如嘈杂环境或安静环境,让老人通过助听器来尝试识别不同的声音。

  助听器调试好后,老人没有必要一开始就长期戴,可以从短到长逐渐增加戴助听器的时间,比如一开始可以只是看电视时戴,然后过渡至与人交流时也戴,然后可以在公共场合戴,这样可以顺利过渡到白天都戴助听器。

  正如人的视力会不断变化一样,听力也会不断变化。验配助听器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都需要复查并调整助听器,以后每半年都需要检测听力,调整助听器。规范的验配和循序渐进地增加戴的时间,有助于老人更快地适应助听器。

  专家提醒,老人们拒绝助听器的另一个常见理由,是觉得戴了助听器就是向人“示老”。张官萍说,老人们应该转变观念,戴助听器就应该像戴老花镜一样正常,非但不会“示老”,反而有助于老人保持生活“年轻态”。在国外,一些老人已经七八十岁了,因为戴了助听器,照样能开车、出游,甚至工作,大大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

  助听器技术日新月异,有些助听器在提高听力的同时,还能掩蔽耳鸣,适合一些常年被耳鸣困扰,同时有听力下降的老人。助听器分为很多类型,有一种“深耳道式助听器”戴后从外观几乎看不出戴了助听器,更加适合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耳背的老人。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上一篇:午后低烧小心结核来袭
下一篇:哪些痣会癌变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