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护理:院前院后各不同
2022-02-22 19:48:00由于高温物体、化学物质、电能等致伤因素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均属于烧伤范畴。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在损伤性死亡中约占第3位。幼儿、老人及劳动者为易发群体, 男性多见。烧伤不仅造成皮肤的毁损,而且会引起严重的全身性反应,尤其是大面积烧伤,全身反应甚为剧烈,可出现各系统、器官代谢紊乱,功能失调,谓之“烧伤病”。所以,加强对烧伤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
院前护理:先灭“火”
1.灭“火”
初期最主要的是帮助烧伤者迅速脱离致病源,终止致伤原因。具体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一般火焰:患者自己要保持镇静,忌奔跑,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卧倒,缓慢打滚以压灭火焰,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沟内灭火。他救时,将伤者按倒,同时用就便材料如棉被、雨衣、毯子、雪或砂土压灭火焰。
(2)凝固汽油燃烧:用雨衣或他物遮盖身体,待油滴落下后抛掉遮盖物,离开燃烧区。灭火时忌直接用手去扑打,可用湿布或砂土覆盖,或跳入水中,如有浓烟,用湿布掩盖口鼻保护呼吸道。
(3)化学烧伤:各种强酸碱烧及皮肤,应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干净,尽快缩短化学剂接触皮肤的时间。沥青烧及皮肤时,亦迅速用水冲洗冷却,然后结合清创术用甘油或汽油洗去沥青。
2.保护创面
大面积烧伤不适合冷水浸浴,应剪开贴身衣服,不可撕脱,以防扯破被粘连的创面皮肤。对裸露的体表和创面,应立即用无菌敷料或干净布类保护。
3.送医
当从现场抢救出大批烧伤伤员时,对中小面积烧伤原则上应就近组织抢救,以便及时治疗,减轻痛苦。对于大面积烧伤伤员,也应就地抢救,有时需考虑转送到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转送伤员时,最好在伤后4小时内送达目的地,如不能,应就地抗休克,待休克已基本平稳后再送。转送途中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护,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以避免创面受压;并注意防寒、防尘。
入院护理:抗休克和感染
烧伤不仅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而且引起全身反应。全身反应的轻重随烧伤面积的大小和深度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烧伤创面的存在和变化(如体液渗出、感染和组织修复等)贯穿烧伤治疗的全过程。临床上根据烧伤创面引起全身病理生理变化的阶段性,一般将烧伤病程经过分为休克期、急性感染期、修复期。
目前,及早进行输液,迅速恢复循环血量,是防治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烧伤面积20%以下者,可口服烧伤饮料,创面清创后包扎或暴露。烧伤面积在21%~40%者,可口服补液加静脉输液,其静脉补液中以晶体为主,胶体可用右旋醣酐。烧伤面积在40%以上者,进行静脉输液,并应考虑输血,适量口服液体。
创面感染的主要来源为伤后的污染(包括环境、接触)及伤员本身呼吸道、消化道细菌的污染等,其中以接触污染为主,其次是残留的毛囊、皮脂腺及周围健康皮肤折皱处的细菌。细菌一经在创面立足,即迅速繁殖并向四周及深处蔓延。临床多会采用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营养护理等综合措施防止伤员创面发生感染。
伤后第5~8天开始,直到创面痊愈称为修复期。没有明显感染的浅Ⅱ度烧伤可在8~14天愈合。深Ⅱ度17~21天痂下愈合。Ⅲ度烧伤,面积很小的(直径在3~5cm以内者)可由四周的上皮长入而愈合,面积较大的需要经过植皮方可愈合。明显感染的深Ⅱ度烧伤的痂皮,或Ⅲ度烧伤的焦痂于2~3周开始与健康组织分离而自溶脱痂。此时大量坏死组织液化,感染或重,脱痂后大片创面外露,体液渗出多,又加重代谢紊乱,仍可发生焦痂溶解期败血症。因此,积极主动地清除坏死组织,及早植皮覆盖创面,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感染加速愈合。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快乐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