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327_732552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教育”为宗旨,从1986年至今,连续30年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在民众和行业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影响力。除主刊《家庭医生》外,我们还出版发行《家庭药师》《健康养生》、健康科普类丛书及漫画。

文章数
分享到:

像个“小大人”,未必是好事

2018-03-27 22:48:00

  受访专家:汪玲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心理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前段时间,在上海举办的内衣秀“维多利亚的秘密”刚落幕不久,吉林长春也办了一场“儿童维密秀”。

  那是一场童星超模大赛,一群3~15岁的小女孩化了浓妆,烫了卷发,穿着比基尼,在T台上摆出各种性感姿势,俨然一个个“小大人”。

  在今天,“小大人”越来越常见。很多孩子不仅打扮得像个成年人,言语之间也老气横秋,一举一动都十分成熟世故。

  有家长觉得,小小人儿端着“成人范”,萌萌哒;也有家长觉得,“小大人”比同龄人更早熟,岂不是能事事领先一步、快人一筹?

  但专家提醒,别把孩子教成“小大人”!

  现代社会催生“小大人”

  如今的环境,比过往更易催生“小大人”。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心理科汪玲华主任指出,现在的孩子在校外,少有和同龄人交流玩耍的机会。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童言童语的氛围,接触对象基本是成年人,言行也就难免成人化。

  而且,现在图像信息泛滥,儿童毫无防备地暴露在庞杂的信息丛林中。他们过早地习得了那些属于成年人的“秘密”,却没有足够的阅历去消化背后真正的含义。

  其实是在揠苗助长

  成为“小大人”,未必就能赢在起跑线上。

  家庭教养过程,必须遵循孩子心智的发展规律,一步步,慢慢走。

  孩子本来就对成年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如果家长一味用成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引导孩子,不断肯定“小大人”的言行,那孩子必然会不断地模仿成年人。

  这样,孩子便丧失了儿童天性、童年乐趣。

  待他们长大后,这可能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可能更容易抑郁

  有时候,还不止遗憾那么简单。

  汪玲华主任和广东省心理卫生中心杨帆医师都不约而同地提起,近年来,儿童抑郁症病例逐年增长。

  和同龄人比,“小大人”的自我约束力往往更好,但在他们内心,也往往积攒了更多的情绪、压力。

  每个孩子本身的心理弹性和易感性不一样,有的“小大人”对自己的天性压抑过头了,可能出现压力过载或者情绪异常,更严重一些的,就会引起抑郁症。

  连成人的恶习也一并学了

  “小大人”只是外表言行看着像大人,但其实,他们的思维素养还很稚嫩,三观也未成形。

  他们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去理解成年人言行,更遑论辨别言行的优劣。所以,在模仿成年人的时候,往往也就连同世故恶习一并复制。

  近年来在校园里,越来越多学生为竞选班委送礼拉票。这其实也是跟大人学的。

  家有“小大人”,怎么办

  汪主任告诉记者,当小孩有不当的成人化言行时,如果家长只是单纯地说教,给孩子贴一个不良的标签,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不信任感,认为家长不懂他。

  建议家长平常多跟孩子聊聊天,真正理解孩子在成人化言行背后的所思所想,再用一些孩子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纠正和引导。

  比如说,有些小女孩喜欢性感的衣服,学模特搔首弄姿,是以为这样很漂亮,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与赞扬。

  这时,父母不妨给孩子买一些符合她年龄段的服装,及时给予肯定“我女儿这样穿真美”,生活中,多找机会陪伴、表扬孩子。

  另外,还可以给孩子找些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让孩子在玩耍嬉闹中找回童真。

  家长这些行为,会把孩子“催熟”

  ●热衷于为孩子购置成人化的衣装;

  ●羡慕“别人家孩子”的成熟懂事,经常拿来和自家孩子进行对比;

  ●孩子模仿不当的成人言行时,不加阻止纠正,反而褒奖;

  ●嘲笑孩子幼稚的兴趣爱好,贬斥儿童审美的不成熟;

  ●孩子向家长撒娇、发脾气的时候,反感彼此亲近的身体接触。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扫码关注家庭医生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

上一篇:孩子感冒,揉这里管用!
下一篇:爬行健身,没那么神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