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910_924782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教育”为宗旨,从1986年至今,连续30年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在民众和行业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影响力。除主刊《家庭医生》外,我们还出版发行《家庭药师》《健康养生》、健康科普类丛书及漫画。

文章数
分享到:

医生最爱用的祛湿药,竟是茯苓

2019-09-10 23:29:00

  到过北京的人,估计都尝过大名鼎鼎的“茯苓饼”吧?

  其实,茯苓还是一味利水渗湿良药。

  如果你脸色蜡黄、身体浮肿、小便不利,可能湿气缠身,不妨吃点茯苓。

  “十药九茯苓”,能渗能补,不伤正气

  能祛湿的中药有很多,如薏苡仁、冬瓜皮等,为何单提茯苓?

  皆因此类药物多寒凉,脾胃不好的人不可多吃,而茯苓性平,脾胃不好也可吃,而且它还足够百搭!

  茯苓,味甘而淡,甘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

  这就意味着,它利水而不会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更宝贵的是,不论是寒、热、虚、实诸证,茯苓配合其他中药服用,均可发挥其独特功效。

  也正因为如此,茯苓成为自古医家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有 “十药九茯苓”之说。

  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道地茯苓,当选野生“云苓”

  在延寿之品中,茯苓也有一席之地,与它的“出身”有关。

  《淮南子》云“千年之松,下有茯苓”,唐代诗人李商隐亦云“碧松之下茯苓多”,这道出了茯苓的生长习性——寄生于赤松或马尾松根上,深入土中20~30厘米。

  古人见它与青松相生相伴,认为这是松树的清气下行凝聚而成,因此吃了能长寿。

  如今的茯苓,有野生,也有栽培。根据产地的不同,又称为云苓、安苓、闽苓、川苓等。

  其中,以云南的野生产品“云苓”质量最优,而安徽的栽培产品 “安苓”产量最大。

  1.茯苓糕

  方法:取粳米350克、白糯米150克、莲肉100克、茯苓150克、芡实100克、山药150克。洗净、去杂质、干燥后研为细粉末,加水适量拌匀蒸熟即成。当早餐或点心食用。

  功效:健运脾胃,延年益寿。

  主治:气虚体弱、纳食不香、脾虚便溏等症。

  2.茯苓枣仁猪心汤

  方法:茯苓、酸枣仁各20克,猪心1个。先将猪心切成两半,洗干净,放入锅内后,把洗干净的茯苓、酸枣仁一块放入,加入适量水,用武火煮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煮至猪心熟透后调入食盐即成。每日1次。

  功效:补血养心、益肝宁神。

  主治:血虚引起的心悸不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

  3.茯苓枸杞子茶

  方法:取茯苓100克、枸杞子50克、红茶100克。将茯苓与枸杞子共研为粗末,每次取5~l0克,加红茶6克,加入适量开水泡10分钟即可。每日2次,代茶饮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尿通淋。

  主治:慢性肾炎、少尿、尿痛、尿道炎等症。

  茯苓

  别名:茯菟、云苓、松苓、茯灵。

  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药用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性味: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

  产地:云南、安徽、福建、四川、河南、浙江、湖北、广西、贵州等地。

  选购要点:色白、细腻

  市面上的茯苓,有茯苓个、茯苓块、茯苓片,应该买哪种好?

  其实,哪种都可以,关键是要学会挑出质量好的。

  茯苓个(皮苓)

  顾名思义,就是一整个的茯苓,为茯苓采挖后,反复堆置“发汗”、阴干而得。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

  挑选要点:

  以个大形圆、体重,质坚实,外皮色棕褐、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优。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茯苓片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挑选要点:茯苓块或片以体重,质坚实,无裂隙,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优。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扫码关注家庭医生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

上一篇:激光祛痣快又好,但后续护理要耐心
下一篇:店员推荐的眼药水,该不该买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