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1105_92985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教育”为宗旨,从1986年至今,连续30年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在民众和行业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影响力。除主刊《家庭医生》外,我们还出版发行《家庭药师》《健康养生》、健康科普类丛书及漫画。

文章数
分享到:

“硝酸甘油就不是必备药,更多人在滥用!”

2019-11-05 13:45:00

  硝酸甘油片,常常被形容为“必备救命药”,显得尤为重要,甚至不可或缺。

  然而,谈到硝酸甘油片的涨价,谭虹主任却比较冷静。

  谭主任所在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家心血管临床重点专科,一直走在国内业界的最前列。他们用的硝酸甘油片,是一瓶25片的进口药,价格比国产的要贵。

  但在她看来,涨价对患者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涨价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硝酸甘油片是一种急救药,不是天天都得吃的常用药,可能一年也用不上一片。”

  对于硝酸甘油片,她最大的感受却是滥用的问题。

  “现在,硝酸甘油片被戴了很多帽子,给了很多名头,比如必备药、救命药,似乎老百姓有事没事都得备着, 这根本就不对。”

  它不是万能救命药,只能治一种病

  不是说硝酸甘油片对心绞痛最有效吗?说它是救命药怎么就不对了?

  谭虹主任直言:硝酸甘油片并不是所有心脏病患者的灵丹妙药。它只能缓解一种病,就是冠心病导致的心绞痛。

  谭虹主任介绍,冠心病分很多类型,有不同的表现。

  “它可以表现为很轻的心绞痛,也可以是很频繁、很严重的心绞痛,也可以是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甚至猝死。”

  其中,心绞痛是冠心病急性发作最典型的症状。硝酸甘油片,正是针对心绞痛的短效药、急救药。

  心梗能不能用?——血压低的,千万不能用

  有观点称,硝酸甘油片对心肌梗死导致的胸痛无效,甚至有害。

  因为硝酸甘油主要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外周血管来改善心肌供血,从而缓解心绞痛。而心梗,严格来说意味着血管已经堵死,此时再扩张血管也没用。

  对此,谭虹主任却有不同看法。

  “对于一般的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一般起效会很快,一两分钟症状就能缓解;对心梗,它也有用,但要谨慎使用。”

  而对于一般的心绞痛,如果含服硝酸甘油片超过五分钟还不缓解,可以再含一片,要是含两片都不能缓解,那就必须立刻去医院。或者症状虽有所缓解,但疼痛仍旧绵延超过半小时,也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谭虹主任指出,心绞痛与心梗界限并不是特别明显,它们之间有一个模糊地带。

  比如,平静时或者夜间也会发生的心绞痛,属于比较严重的,很容易发展为心梗。这是一个延续的过程。

  那什么样的心梗能用硝酸甘油片呢?

  ——看血压

  心绞痛通常不会引起血压下降。但心梗往往会因为心肌严重缺血,导致其收缩能力下降,血压也会跟着下降。

  “对于心梗患者,如果血压不低,可以使用硝酸甘油片。一旦血压掉下来,就不能用了,否则可能会发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谭虹主任提醒,对于严重、剧烈的心绞痛,痛得脸色苍白大汗淋漓那种,一定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用药前量血压,相当于加了一个保险,可以减少用药的副作用。”

  这种情况下,如果含服硝酸甘油片30分钟后还不能缓解,要考虑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需要排除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撕裂等,此时就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问:国产硝酸甘油片与进口的相比,价格相差那么大,药效有差别吗?

  谭虹主任:药效基本没有差别,二者的差别主要在工艺上。进口的硝酸甘油片,相对不容易受潮,杂质更少,稳定性更好。

  问:硝酸甘油片剂与喷雾剂,有什么差别?哪种更好?

  谭虹主任:喷雾剂相对用量小,吸收、见效更快,但体积较大,携带不如片剂便利。

  问:阿司匹林也是经典的心血管常用药,它与硝酸甘油有何不同?

  谭虹主任:硝酸甘油只适合冠心病患者急救使用,而阿司匹林的使用范围相对广泛很多。阿司匹林既有治疗作用,也有预防作用。不仅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要吃阿司匹林,也建议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高危因素的人,长期服用。

  但是,阿司匹林起效慢,不能救急。如果身边没有其他急救药,可以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

  家有老人,要常备硝酸甘油片吗?

  ——有冠心病的才需要,其他人不用

  只要用对了,硝酸甘油片的作用立竿见影。

  于是,很多人对它寄予厚望。尤其是家有老人的,年纪大了,心血管疾病高发,以防万一。还有些经常熬夜、加班的小年轻,也动了备药的心思,防猝死。

  对此,谭虹主任却泼了一盆冷水:硝酸甘油片没有预防作用。

  她强调,硝酸甘油片是一种短效急救药,只有在冠心病导致的心绞痛发作时才能用。

  也就是说,只有确诊为冠心病的人,才需要备硝酸甘油,其他人群,都不用。

  “心绞痛第一次发作,人对这种疼痛的感觉会很清晰、深刻,经医生诊断后确诊为冠心病,才会建议他常备硝酸甘油。”谭虹主任补充道。

  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冠心病患者,可能会对硝酸甘油片“上瘾”。

  由于过往心绞痛发作时,用药体验很好,又对疼痛有恐惧感,可能会把它错当“常用药”,每天吃,或者稍微有点胸闷、胸痛,立马来一片。

  这种做法也很危险。

  谭虹主任提醒,硝酸甘油片不能长期不间隔使用,否则会产生耐药性,导致药效减弱。

  如果一天内心绞痛反复发作,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长效或中长效硝酸酯类药品,如消心痛(二硝基)、单硝酸异山梨醇(单硝基),以维持长期疗效,防止心绞痛复发。

  如果心绞痛每天都发作,光靠硝酸甘油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种情况必须住院治疗。

  心绞痛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典型的心绞痛为阵发性胸闷、憋气、胸痛,发病部位为胸骨后疼痛,可放射到心前区和左臂。

  有时候,心绞痛的部位会发生“偏离”,出现在上腹部或放射到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

  发作时可能感觉压榨痛或闷胀,甚至感到窒息,有一种濒死的恐惧感。

  注意:常见的针扎样、持续几秒就过去的疼痛,往往是由肋间神经引起,而非心绞痛。

  心绞痛与心梗,怎么区别

  对于心绞痛,普通人最直接的描述或许是胸痛。

  但不是所有胸痛,都是心绞痛。有的胸痛,可能是心肌梗死,也就是心梗。

  心绞痛与心梗,两者的发病基础相同,都是因为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堵塞冠状动脉而导致心脏疼痛,只是它们的病变程度不一样。

  前者冠状动脉没有被完全堵住,而后者通常是指冠状动脉被完全堵死,血流中断。

  从疼痛感受来说,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持续时间。心绞痛一般持续一两分钟至20分钟不等,不超过半小时。而心梗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可持续数小时或更长。

  二是疼痛程度。心梗的疼痛程度比心绞痛更剧烈,比如说疼得出汗、脸色苍白,还伴随恶心、呕吐、头晕等表现,“感觉自己快不行了”。

  此外,发作诱因也不同。

  心绞痛往往在劳力负荷增加时发生,而心梗的诱发因素则不明显。

  硝酸甘油片的正确使用姿势

  保存方式:避光。硝酸甘油片见光会分解,建议将一瓶药片分成几小瓶保存,随身携带其中一瓶,注意要放在最外层衣服的口袋里。

  服用方式:舌下含服。千万不要一口吞了,否则会影响起效速度和药效。

  含服1片有效(症状在1~3分钟内有所缓解),方可继续再含1片,间隔不能少于5分钟。

  累计最多不能超过3片。

  症状缓解后,尽早去医院就诊。

  适用人群: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硝酸甘油变身史,还跟大名鼎鼎的诺贝尔有关

  曾经是炸药,魔鬼变天使

  如今提起硝酸甘油,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药。殊不知,曾经,它的用途是做炸药。

  一字之差,魔鬼变天使。

  1847年,一位意大利化学家发现,用硝酸和硫酸处理甘油,能得到一种黄色的油状透明液体。这种液体一旦受到振动,就很容易发生爆炸。

  这个液体就是硝酸甘油。

  但麻烦的是,它太不稳定了,搞不好就会自爆。

  直到一个人,克服了这个难题,成功改良了硝酸甘油的生产工艺。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诺贝尔。没错,就是诺贝尔奖的那个诺贝尔。

  可惜,它并未如诺贝尔所愿,被用于促进人类生产,而是被用来制作战争武器——炸药。

  后来,它又怎么成了药呢?

  还是跟炸药生产有关。

  在生产硝酸甘油的工厂中,人们发现一个怪现象——很多工人出现剧烈头痛。一名叫威廉·穆乐尔的医生盯上了这个现象。

  穆乐尔医生发现,这种头痛可能与硝酸甘油引起的血管扩展有关。因为血管扩张的同时,也会引起血压的下降。

  穆乐尔医生寻思,如果硝酸甘油能扩张脑血管,是否也能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呢?

  1878年,穆乐尔医生给一位64岁反复心绞痛并长期吸烟的患者试用了硝酸甘油。

  这一试,还真有用。每天口服稀释的硝酸甘油溶剂后,这名患者的胸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随后,这一治疗方法被用于更多患者。

  1879年,穆乐尔医生在《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

  至此,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才在临床推广开来。

  还有一则逸事。据说,因为硝酸甘油被用于炸药而耿耿于怀的诺贝尔,晚年饱受冠心病的困扰,也曾用硝酸甘油缓解病痛。

  对诺贝尔而言,或许算是些许安慰。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扫码关注家庭医生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

上一篇:吃着最经典的降脂药,还是心怕怕
下一篇:创可贴,这些年都贴错了!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