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403_73867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血糖总控制不好,或因走入6大误区

2018-04-03 22:06:00

  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不必多言。如果血糖控制不良,将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从主观上讲,很多糖友都希望能控制好血糖,也在努力尝试,比如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必要的降糖药物等,可血糖控制并不尽如人意。

  血糖总控制不好,也许是因为在控糖之路上,走进了6大误区。

  误区1:糖尿病饮食=控制饭量+不吃甜

  根据身高、体重和活动量计算出糖友每天需要的总热量,再制定食谱,就得到了私人订制的糖尿病饮食。很多糖友简单地认为,糖尿病饮食就是控制一日三餐的饭量,不吃甜食。在三餐以外,依然缺乏节制地进食坚果、水果和无糖食品等。其实这些食物都含有油脂或果糖,或由米面做成,也有热量,随意进食,可导致血糖升高而波动。

  【解析与对策】

  血糖控制比较理想,不经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情况时,可在两餐之间加餐水果或零食,但需要将食物的热量计算在每日进食总热量之内,最好减少下一餐的进餐量。

  误区2:运动治疗就是活动活动

  身体规律运动可增加糖友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提升幸福感。很多糖友也重视运动治疗,但忽略运动细节,尤其是运动时间和强度不太合理。比如认为应该空腹运动,将家务劳动等同于运动治疗等。事实上,空腹运动可能引起低血糖,家务活一类运动强度较小,无法起到降糖作用,最终还是会引起血糖控制不佳。

  【解析与对策】

  糖友的运动时间一般安排在餐后60~90分钟进行,成年糖友每周至少保持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强度应以中等强度(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即使一次进行短时的体育运动(如10分钟),每天累计30分钟,也是有益的。

  误区3:血糖在医院查查即可

  有的糖友只在医院复诊时检测血糖,一个月只检查1~2次血糖,或者只重视空腹血糖,而忽视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并且不能坚持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因为对平时血糖情况不了解,所以无法及时干预,等到检查血糖时才发现控制不理想。

  【解析与对策】

  对于胰岛素治疗的糖友,血糖未达标(指糖化血红蛋白>7.0%为未达标,或根据医生建议设定未达标值)或降糖治疗刚刚开始时,每天监测血糖频率应≥5次,已达标(一般<7.0%,或根据医生建议设定达标值)患者每天检测血糖2~4次;非胰岛素治疗的糖友,血糖未达标时,每周需监测血糖3天,每天5~7次,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3天,每天2次。监测时间点包括三餐前后、睡前或夜间。

  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最好的指标,也需监测。在治疗初期,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标,可每6个月检查1次。

  误区4:胰岛素会上瘾,能不用就不用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不愿接受胰岛素治疗,对使用胰岛素存在恐惧心理, 害怕“成瘾或引起不良反应。在饮食、运动、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极差,且出现较多、较重并发症的情况下,某些糖友才愿意使用胰岛素治疗。而此时胰岛功能较差,会让血糖忽高忽低,再要把血糖控制好,就并非易事了。

  

  【解析与对策】

  胰岛素是人体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给糖友注射是补充体内的不足。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以较好得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特别有利于长期的血糖控制,而且保护胰岛功能。胰岛素不会有成瘾性,也不伤肝肾。

  误区5:体重、腰围增加一点没有关系 

  对于体重和腰围,糖友并不重视,觉得自己长胖一点,是营养充足的表现,不必担心。殊不知,随着体重或腰围的增加,自己体内分泌或外界注射的胰岛素将变得不敏感,降糖作用大打折扣,控制血糖就需要更多的降糖药物,而有些降糖药物比如胰岛素,却又让体重增加。如此以来,血糖越发控制不佳。

  【解析与对策】

  糖友胖不胖,不只是体重说了算,而是要看体质指数。用体重(kg)/身高(m)2,就得到了体质指数(kg/m2)。体质指数≥28为肥胖,对于2型糖尿病的糖友,体质指数必须控制在24以下。

  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即为腹型肥胖患者,此类患者都挺“将军肚”。

  糖友需要将腰围控制在上述腹型肥胖标准以下。每个月监测1次体重和腰围,如有上升趋势,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寻找原因,对症处理。

  误区6:睡眠不足和负面情绪对血糖没有影响 

  有的糖友喜欢熬夜,睡眠不足,也常易动怒,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结果再查血糖,总是很高,还认为上述行为不至于影响血糖。

  【解析与对策】

  睡眠不足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体内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还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糖友必须保证充足睡眠,最佳睡眠为8小时,午睡半小时也是很好的习惯。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十分重要,更有利血糖控制,必要时建议咨询心理医生。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

上一篇:窍门评说
下一篇:习惯性崴脚,怎么办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