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1013_32313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
分享到:

50%的癌症病人焦虑明显

2012-10-13 19:49:33


/胜利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癌症是一种危及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当一个人被告知可能患有癌症或确诊为癌症时,当事人几乎无一例外地会有紧张和恐惧感。这类紧张、恐惧、害怕、担忧的复杂情绪统称为焦虑。最近的一项针对178名癌症病人的研究发现,几乎一半的病人会出现明显的焦虑。

18912

焦虑是对威胁、不确定感和失控状况的一种正常的反应。当病人面临癌症造成的生存困境,或者其他一些威胁(如身体畸形、放弃治疗、疼痛、死亡)时,出现焦虑是很常见的。经历了最初对诊断的震惊和否认之后,病人会表现出很典型的焦虑和易激惹,他们会经历厌食、失眠、担心预后不佳等等。当治疗方案、预后情况确定后,病人的焦虑通常都会减弱。但在一些特殊的时间点上,比如开始新的治疗、疾病复发或恶化时还会出现焦虑。有时在例行的复查之前,尽管没有疾病复发的迹象,病人也会出现焦虑。

人对癌症的焦虑反应是常见的,适度的焦虑可促使病人积极寻求帮助和配合治疗。然而,有些病人的焦虑情绪过于严重,或焦虑情绪持续时间过长,这就属于病态的焦虑了,它会妨碍医生对癌症的正常诊治,比如影响治疗方案的确定和实施,干扰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及预后估计。就病人而言,焦虑带来的痛苦可加重原有的消极、悲观情绪,焦虑伴发的躯体症状,如失眠、心悸、周身不适及疼痛等,可使癌症患者原有的痛苦加重,降低生存质量。

 18913

诱发焦虑的因素

● 诊断的不确定性:肿瘤初期尚未确诊,医生和家属未明确告知。

● 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但医生无法保证良好的效果。

● 支持不足:家庭负担重,经济压力大。

● 病人对不良事件的心理承受力较差、抗压能力较弱,或曾经有过神经症类症状。

 

王玲,女性,52岁,公司职员,身体一直不错。她父亲半年前诊断为结肠癌,王玲肩负起照顾父亲的责任。半年前,单位组织检查身体,胸部透视检查发现王玲肺部有一片状的阴影,医生建议她去专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得知此结果后,王玲很紧张,第二天就去肿瘤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断。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她感到身体一阵阵发热、出汗,时感胸痛、胸闷,同时失眠、食欲下降。最终的诊断结果是肺癌,病理报告为腺癌,尚未转移,可以手术治疗。医生告诉她,根据肿瘤的部位和性质,手术效果一般较好。

王玲接受了手术,但术前很紧张,曾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询问医生预后情况。

手术过程很顺利。经医生检查,术后身体反应正常,可以进入下一步的放疗。但王玲却情绪不稳、紧张不安,担心医生和家人对自己隐瞒了病情,担心肿瘤已经转移、手术并不成功,自己的生存时间已不多。她害怕出院,担心一旦离开医生,病情就会恶化。医生告诉她,身体检查一切正常,并承诺病情如果有任何变化,可随时来医院。

回到家,王玲仍持续地失眠、不思饮食,胸痛、胸闷症状无法缓解。为了稳定病人的情绪,肿瘤医院邀请精神科医生为王玲进行会诊。

会诊中发现,王玲除了对癌症本身的担心外,还明显存在对现实问题的担心,比如出院后如何面对长期的医疗费用,老父亲没人照顾等等。癌症往往会改变病人的机体功能、身体外形,并打乱他们的人际关系,改变社会角色,从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变成需要照顾的人。

经过会诊,精神科医生给王玲开了一些抗抑郁剂,并且指导她如何面对实际问题,如何面对焦虑症状。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病人复诊时情绪已经明显平稳,也能初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平静面对因病带来的各种变化。

 

心理干预三部曲

1控制焦虑症状首先是向病人和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和信息。如果病人能够认识到他们的焦虑,明白心理和身体症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发现内心的痛苦可以治愈之后,他们就会松一口气。

2心理治疗在帮助病人接受癌症的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克服恐惧、抑郁和否认情绪的同时,还能增强病人应对癌症治疗的能力。如果缺乏生存的意义,病人的痛苦就会增加,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勇气并寻找生存的意义,保持生命的尊严。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癌症治疗有可能会引发之前有过创伤经历的病人的一些心理问题,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所以,这部分病人更需要接受心理治疗。

3苯二氮卓类精神科药物常用来治疗急性焦虑,也能增强化疗期间止吐药的效果。剂量的多少取决于病人的承受能力和药物的作用时间。由于起效迅速,临时需要时效果较好,因此,劳拉西泮和**可以作为遇到紧急情况时的第一选

择。而对焦虑的长期维持治疗,可以选择丁螺环酮

或抗抑郁药。



上一篇:长不大的老公让人心焦
下一篇:如何改变孩子的退缩行为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