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40802_323226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
分享到:

是抑郁症,还是双相障碍?

2014-08-02 10:29:20

是抑郁症,还是双相障碍?

 

█ 文/李豪吉吉 洪武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郁症(又称单相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前者指抑郁发作而无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后者指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共病率的特点,可损害患者的行为与社会功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大部分双相障碍患者以抑郁发作起病,而早期识别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故容易与单相抑郁混淆。有研究发现,约有40%的双相障碍患者曾被误诊为单相抑郁,平均误诊年限可长达7.5年,约三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由于没有及时应用心境稳定剂而影响疗效。因此,早期正确识别双相障碍并进行对症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小明,今年18岁,就读于某重点高中。2年前,因为刚进入重点高中,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又因为一些小事和同学大吵了一架,和新同学关系不佳,小明突然出现了情绪低落的情况,他不想上学,不想出门,天天在家沉默不语,昏昏欲睡,感觉手脚异常沉重,什么事情都不想做,还一度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半个月内体重增加了七八斤。但20天过后,小明的症状明显缓解,所以,他对之前情况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仅仅以为是自己的状态不好。随后,小明隔几个月就会出现一次这样的情况,但没过几天又恢复了正常。小明的父母觉得他这样一直反反复复不是办法,就带他到医院看病。看病的时候,医生多次询问小明以前有没有过心情很好、社交活动增加、自我感觉很好、说话比较多的情况,小明和他父母都觉得好像没有类似的情况。因此,小明被诊断为抑郁症,用了抗抑郁药物治疗。

几天后,小明的抑郁情绪明显好转,但是在病房里出现爱管闲事、蹦蹦跳跳、爱与人搭讪、自我感觉良好的表现。这时,医生觉得小明有双相障碍的可能,决定观察一段时间,并再次与小明和他父母交谈了一次,谈话后得知小明之前也有过这样的表现,但是他们觉得小明发病前性格开朗,这是一种正常的表现,所以对此也没有特别重视。最后,小明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在应用心境稳定剂治疗后,小明较快恢复了健康。

 

 

正确识别双相障碍

 

虽然双相抑郁发作和单相抑郁发作具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是依然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识别两者的差异。

 

1发病年龄

双相抑郁患者较单相抑郁患者发病年龄早,多数双相抑郁的患者在20岁左右首次发病,高发年龄为15—20岁;而单相抑郁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26.5岁。有研究表明,双相抑郁患者起病年龄比单相抑郁患者早约3年左右,且25岁之前起病的患者双相障碍均多于单相障碍。

 

2疾病病程

双相障碍患者的病程与抑郁症患者的病程通常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对于双相障碍患者而言, 其初次发作时病程往往较为短暂,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双相障碍患者初次发作的抑郁症状存在自限性。

 

3复发次数

相对于单相抑郁而言,双相障碍的复发率较高。有研究显示,反复发作5次以上的患者,往往更具有双相障碍的倾向。

 

4生物节律性

如晨重暮轻等症状,在双相抑郁更为显著。

    

一句话总结

单相抑郁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失眠,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活动水平正常或减少,躯体主诉明显,首次抑郁发作的发病年龄较晚,长期发作。

双相障碍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有精神运动迟缓、内疚、情绪不稳定、睡眠多、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灌铅样肢体沉重感等非典型抑郁症状,首次抑郁发作年龄较早,抑郁发作病程较短。

 

 

治疗双相障碍,确诊是关键

 

躁狂和轻躁狂容易被疏忽、不能被正确识别是造成双相障碍漏诊或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指出,轻躁狂发作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睡眠少,动力足,精力旺盛,非常自信,工作动机增强,社会活动增多,体力活动增多,计划多、想法多,不害羞不压抑,比平常话多,有极端高兴的心境、过度乐观,玩笑和打闹多、笑声多,思路敏捷;而另外一些患者则表现为旅行多开车鲁莽,花钱多或乱购物,有愚蠢的商业行为或投资行为,好冲动不耐心,注意力容易被转移,性欲增强、对性的兴趣增加,喝咖啡和吸烟增多,饮酒增多和吸毒等。后者或许相对容易被其生活密切接触者及时发现,但前者则往往为患者本人及其家人否认或忽略。

以本文提到的病例来说,患者以非典型抑郁症状起病,每次发作时间相对较短,首次抑郁发作成自限性, 起病年龄较早,但是初次询问病史时,由于患者早期存在的轻躁狂表现未能引起家属重视而被忽略,导致被误诊为抑郁症,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转为轻躁狂发作,因此,最后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综上所述,如果抑郁发作患者不能提供明确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史,但是具有以下人口学和临床特征首次发病年龄早(25岁或更早起病)、有双相障碍家族史、抑郁发作突然且发作次数在5次以上、心境不稳定、易激惹、激越、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和体重增加等,临床医生需要考虑双相抑郁的可能,特别是当患者接受抗抑郁剂治疗效果不佳(通常判定为难治性抑郁症),甚至转为躁狂或轻躁狂时,采取双相抑郁障碍的治疗方案也许是更佳选择。

上一篇:走出药物治疗的心理误区
下一篇:如何提高自身的精力?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