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40802_323228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
分享到:

双相障碍: 心理治疗不可或缺

2014-08-02 10:32:18

双相障碍: 心理治疗不可或缺

 

/马燕桃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相障碍是一组以情感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除了双相障碍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和生物学因素外,与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临床中,研究者发现,双相障碍患者即使情绪症状已经被药物完全控制住,仍然会存在心理社会功能缺损。也就是说,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控制与病程相关的所有问题,包括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单独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疾病复发更是难上加难。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双相障碍急性发作之后的亚临床综合征的症状更加不容易控制住,即使应用了恰当的药物治疗也依然困难,还易引起服药不依从性,进而影响患者的病情康复。因此,心理社会干预方式常常会作为双相障碍的辅助性治疗手段。

目前已经被应用于治疗双相障碍的几种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人际及社会节律治疗、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和其他几种小组治疗方法。通常情况下,依据个人、团体和家庭环境不同,心理治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小薇今年22岁,是一名女大学生。19岁时由于情绪反复起伏,被确诊为“双相障碍共病边缘型人格障碍”。经过系统的抗抑郁剂和心境稳定剂治疗,服药依从性良好,长期服用低剂量碳酸锂和小剂量文拉法辛。后来,她通过上网搜索找寻到我,主动要求接受药物调整和心理咨询,理由是她无法坚持上完大二的课程,并且总是在与异**往中存在强烈的挫败感。

 

 

我对小薇的个体心理治疗持续了3年。开始治疗时讨论的话题主要围绕她不断反复跳跃的情绪、症状、疾病常识和药物治疗的调整。待她的情绪稳定了一些,可以耐受在治疗中由于情绪的表达所带来的治疗阻抗,并且她对心理治疗依然有持续的愿望后,我们共同商定进入比较系统的心理治疗阶段。系统心理治疗可以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分为四个阶段: 允诺参与期、投射性认同期、面质期和正在进行的结束期。

治疗的第一个阶段对治疗关系的建立有诸多考验。小薇一开始表现出对我作为治疗师角色的理想化和极度配合,并毫无保留地坦率告诉我她复杂的异性关系,比如她常常在一段尚未结束的亲密关系中制造出一个所谓的情敌,而在下一段关系中则毫不掩饰地表达对上一任男友的怀念, 这让她的继任男友常常无法接受, 于是提出分手。每当小薇泪流满面地讲完她的故事时,我都会注意到她的眼睛正闪闪发亮地看着我,似乎是一个孩子在向妈妈寻求理解、同情和鼓励。

治疗的第二个阶段,小薇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依赖性投射性认同。她就像个乖小孩,准时来访, 从不迟到;对我在治疗中的任何短暂的评论都表现出过快的认同和赞赏。你很难把她在诊室里的表现与她在外面的酗酒、随意率性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在诊室中, 我逐渐觉察到我替代了她妈妈的角色,成为了她理想化的母亲, 而她用紧紧地依赖希望维系住我们的治疗关系。

治疗师必须觉察到,在个体寻求指导和渴求帮助的表层要求背后,是深层次信息的传递;表明深层次信息传递的线索就是治疗师自身被激起的过度保护的感受,即个体在治疗师身上诱导出的反应,通常是帮助或者照料性反应。这种过度的帮助性反应可能不被治疗师自己所觉察(治疗师被自己过度的责任感所迷惑),从根本上讲,这对个体的治疗是不利的。

治疗的第三个阶段,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对来访者的过分依赖说。依赖的来访者强化其依赖的方式之一是利用治疗师的责任感。一个戏剧性情节是, 在我们共同工作了2年左右时,小薇的状况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她能够逐渐坚持完成学业,不再酗酒和随意结交异性,在此基础上,我提出延长访谈的间隔期,从2周到3—4周,小薇显得非常难过,在下一次访谈中,她的情况看起来非常糟糕,她提到3周见不到我感觉快不行了。其间,她曾经尝试过半夜给我发短信和打电话,不过我并没有回复;在来访时她特地以道歉的形式再次提到她当时有多么无助,而我的反应似乎伤透了她的心。

面对治疗关系的面质,大多数来访者的反应是不平静的。就如我对回复短信一事所呈现的解释,这种拒绝会被小薇体验为对自己构筑关系方式的一个直接挑战。在接下来的访谈中,我告诉她,我之所以那样做,是因为我们的关系本就如此,不是生命里的救命稻草。当然,面质的过程会让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互动看起来陷入了停滞,但会对来访者的心灵成长带来帮助。比如在这个案例中,小薇会由此觉察到关系中的边界问题,将有助于处理她自身混乱关系中的边界

在即将对小薇结束治疗时, 我给她这样一些建议:比如对情绪进行自我觉察和管理,加强情绪的日常自我评估;了解自身焦虑、忧郁、亢奋、烦躁/易激惹等表现的变化规律;增强对负面情绪的耐受能力等。

 

 

链接:

认知行为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一线或辅助性治疗, 特点是可操作性强、见效快,对认知能力比较好的患者更为适合。人际关系治疗强调对来访者现实处境模式的探索,特别是对其现实情境下的人际互动模式开展工作,适应症较为广泛。在人际关系治疗基础上的人际及社会节律治疗结合来访者呈现的社会节律特点, 特别对情感障碍患者已经积累了可观的心理治疗研究结果。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在对个体成长经历的探索,结合个体的当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整合,一般来说治疗时间较长,适合作为个体的长期深入治疗。家庭治疗可以根据上述任何一种理论模型,单个的或者整合性使用,主要基于家庭的整个系统开展工作,对家庭成员的参与程度有一定要求。

上一篇:让爱无负担——照顾患者7要素
下一篇:走出药物治疗的心理误区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