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710_821557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
分享到:

为什么我们会看某些人不顺眼

2018-07-10 08:11:00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是怎么对别人产生喜欢或讨厌的。

  根据自我意识心理学的“镜像效应”,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映衬,每个他人对于自己来说就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自己在别人面前的样子,正如我们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模样,有趣的是,有的人照出狮子,有的人照出猫。但无论镜子里看到什么,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样子,其实就是部分自己的样子。

  当我们看到别人身上存在着与自己价值观或评判标准相互匹配的地方,我们就容易对这个部分产生好感。而由于这个部分存在于这个人身上,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这种喜欢的情感赋予这个人,我们认为自己喜欢这个人。就像吸引力法则里说的,我很重视善良,那么我会更愿意接近善良的人。

  反之,如果我们看到与自己的价值观或评判标准不相匹配的地方,则产生厌恶感。由于这个部分存在于某个人身上,我们也同样不自觉地将这种情感赋予这个人,觉得这个人讨厌或者“看着不爽”。例如,当我看到某个同事担忧工作时,就会觉得心里不舒服。因为我自己未从焦虑中解脱,我对这一部分有排斥,于是,当我遇到这种焦虑发生在同事身上时,我自动地将厌恶的情绪投给了这位同事,产生了“我不喜欢这位同事”的错觉。如果用科学家的眼睛和客观的态度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事实上,我的这种厌恶感来源于我不喜欢自己身上焦虑的部分,而跟同事没有丝毫关系。

  换言之,我们不是对某些人厌恶,而是自己存在着某些自己厌恶或尚未和解的部分,自己对之带有评判或厌恶。我们不易察觉自己身上的这些部分,而当我们从别人身上看到这些部分时,就容易将评判的情感投射于看到的载体:感觉看某些人不顺眼。

  越是能对自己看到的样子、特质心平气和,不加评判和理解的人,越能够从那个自我的一部分中解脱。当我能够理解自己的焦虑,理解它是对未来的一种失控感、无法预测的担忧时,也就同时够理解同事的焦虑,能知道他出于对工作中不可控因素的担忧才焦虑也就不再认为焦虑这个部分那么难以接受了。

  其次,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走近了,都会多少看彼此不顺眼呢?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这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完美只是世人眼中的一种假象。

  既然看别人就是看自己,当人与人之间走近了,就意味着镜子的距离拉近了,那么我们看自己也就更清楚了。原来远距离欣赏的一张桃花脸,现在凑近了看,连个小豆豆、小毛孔都看得一清二楚,再美的人儿也多少觉得有点儿不舒服。

  所以,我们在起初靠近对方时,容易产生不太舒服的感觉,这是人之常情,所谓距离产生美,就是这个原因了。

  而又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越走越近,看久了反而彼此顺眼了呢?

  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父母一辈的爱情。据他们描述,他们刚认识时看彼此都像一块漂亮、崭新的花布,而二三十年的朝夕相处后,按照他们自己的原话说,看彼此就像一块破旧的抹布,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呈现非常满足的样子。为什么像抹布了还彼此那么顺眼、顺心?这是因为我们的父母们在两人长期的摩擦、相处和共患难的过程中,看见了对方与自己的不同,通过对方认识、接纳、理解和包容了自己,也认识、接纳、理解和包容了对方,所以相濡以沫的感情反而加深了,也就看着彼此更顺眼了。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自己,我们遇见的他人都或多或少呈现着自己某个时间点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在透过别人看自己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

  当我们能够跟自己和平共处的部分越来越多,看镜子里的自己也就越来越顺眼,看别人和世间万物也就越来越顺眼!

本文来自《心理与健康》

上一篇:如何把握人际关系中的界限
下一篇:拥有好睡眠的“五法宝”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