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922_926014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心理与健康》

《心理与健康》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帮你了解心理知识,浏览心理世界,拨开心理迷雾,树立心理淤积,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文章数
分享到:

抽动障碍不可怕,有方可循早疗愈

2019-09-22 21:38:00

  蕾蕾经儿童精神科医生确诊为抽动障碍(Ticdisorders)。这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以快速、不自主、突发、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运动和发声抽动都可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但界限不清。如眨眼、斜颈、耸肩、扮鬼脸等属于简单的运动抽动;蹦、跳、打自己等属于复杂的运动抽动。清喉声、吼叫、吸鼻动作等属于简单的发声抽动;重复言语、模仿言语、秽语等属于复杂的发声抽动。各种形式的抽动均可在短时间受意志控制,在应激下加重,在睡眠时减轻或消失。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抽动多发生于儿童时期,部分呈慢性病程可持续至成年。以男性多见,男女发病之比为3:1~5:1,平均起病年龄为7岁,典型病例起病于2~15岁。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而分为:抽动症;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

  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此障碍非常多见,症状从轻到重,复杂多变。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不仅仅只表现为抽动,而会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种情绪和行为问题,因而影响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孩子乃至成人的身心健康、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也影响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过去常规治疗抽动障碍的药物以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它们对抽动障碍的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部分病人仍然达不到预期的满意效果,有一些病人则因难以耐受的药物副作用而影响治疗,若病人同时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强迫障碍等行为问题,治疗上就更加棘手。近几年一些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出现在抽动障碍的治疗情景中,并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此类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开辟途径,加之心理干预,给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疾病给人们带来了不幸,而蕾蕾则是不幸中的万幸:亲友懂得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给她带来了迷茫中的福音,家长的开放态度让自己拥有科学的就医观念并采用了正确的就医途径;新时代的科学发展催生出新一代的更多有效且副作用轻微的药物……多种因素的叠加致使蕾蕾康复的可能性大增,孩子又露出了快乐的微笑,家里又充满了轻松的氛围。

  愿像蕾蕾一样在苦难中彷徨的孩子早日重获健康!

本文来自《心理与健康》

上一篇:送孩子一双想象的翅膀
下一篇:教会孩子“交友之道”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