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媒体达人  >  原创文章

【科拷荟原创】如何研究一只滇金丝猴?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对滇金丝猴进行研究只需要三步:找猴、抓猴、观察猴。但这每一步都不简单。

  先说找猴,要想研究滇金丝猴首先要确定其分布地。滇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金丝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部分分布在西藏省,比如云南白马雪山就是科学家选定的研究基地之一。寻找金丝猴不是逛动物园,不是在林子里随便转一转就能碰见的悠闲的事,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它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第一,滇金丝猴的数量非常稀少,全球不到三千只;第二,滇金丝猴生活的海拔非常高,在2800米到4400米之间,是生活海拔最高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第三,滇金丝猴族群从祖上流传下来的重要生存法则之一就是——害怕人。因为当地分布的许多少数民族如藏、傈僳、彝、纳西、白、普米等民族,都有传统的狩猎习惯,其中尤以傈僳族的狩猎风俗为甚。尤其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国饥荒时期,打猎猴子以食用更是盛行一时,直到上世纪90年代滇金丝猴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枪支禁止,这一状况才得以改善。所以滇金丝猴对人类的提防,甚至超过它们动物世界的天敌,一见到人就逃跑,使得科学家很难进行跟踪,经常的情况是要找好几个月才能看到一只猴子;第四,滇金丝猴有很好的保护色,能将自身和周围的环境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更加大了寻找的难度。

  找猴的困难就带来一个重要问题,科考人员要花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猴子,找到之后,又无法长期跟踪观察,如何才能获得其生活习性、族群结构的信息呢?科考过程第一很辛苦,第二要动脑筋。如果能抓到一只猴子在其身上装上定位系统,这只猴子不就能成为科考人员的卧底,为科考人员提供源源不断的猴群信息,让科考人员不出帷幄而观察千里之外了吗?

  但如何抓猴就成为了科考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这时候就需要放下枪杆子的抓猴民族派上用场了。科考人员可能三天都抓不到的猴子,当地“猴王”一出马,三天就抓到了。但是仅靠猴子卧底获得的信息并不能完全满足科考人员的需求,科考人员还期望亲眼看到猴群,亲身深入猴群的社会。

  如何长期近距离观察猴群呢?科学家们想出来了“招安”的方法,稍微专业一点来说,就是“习惯化猴群”。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科考人员通过猴子卧底的帮助,可以准确知道猴群的位置,于是偷偷地跟在猴群的后面。刚开始猴子看有人跟踪就逃跑,但是猴子也很聪明,他看到有人在后面跟踪但并不伤害他们,感觉没有必要浪费体力跑老跑去,就渐渐放松了警惕。尤其是到了冬天的时候,猴群食物稀少,这时候科考人员再提供鸡蛋等食物来贿赂一下这群猴子。这群猴子经过一年的相处发现,后面跟着的人并不伤害他们,还提供好吃的,时间长了就不害怕科考人员,允许科考人员近距离地观察他们了。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但也并不一定都能成功。

  正是通过找猴、抓猴、观察猴这三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辛苦的步骤,科学家才得以获得滇金丝猴生活习性、社会结构等一线信息,我们也才得以窥探大自然神奇的奥秘。

  文字:冷玥

  内容源自《科拷荟第八期》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bennite0625]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81113_893260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