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有毒,过劳致死

图文:中国数字科技馆 | 2016-12-15

导语:最近一则“中国每年过劳死60万人,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的消息在网上广为流传。其实,这则消息并不属实,主要的谬误在于它将猝死等同于过劳死。虽然消息不实,但“过劳”和“过劳死”现象在我国并不鲜见,这则消息如此受关注也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触到了当代上班族心中的“痛点”。长期加班、过度疲劳、亚健康……上班族的过劳之“痛”,本期《微专栏》和您一起关注。
   

过劳之殇

  不知从何时起,“过劳死”一词开始屡见报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过劳死”事件进入公众视野。在网上搜索“过劳死”关键词,就能看到以下典型案例:

  2016年12月10日,供职于一家通信工程公司的成都小伙杨菲在停车场取车时突发脑出血,后抢救无效死亡,年仅34岁。据悉,其生前经常加班,曾在朋友圈发布“每天下班都有种要虚脱的感觉……”的感慨。

  2016年12月6日,苏州一家电机公司的一名姚姓工程师猝死,年仅24岁。据悉,其不抽烟不喝酒、经常加班。

  2016年6月,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站台突然晕倒猝死,年仅34岁,据悉其生前经常加班熬夜。

  2015年7月,广州市红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李晶医生猝死,年仅43岁。李晶医生在事发前一日连续上了24小时班,在平时也经常加班。

  2015年3月,在深圳IT行业工作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张斌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年仅36岁。其上班打卡记录显示,猝死前不久他曾长时间连续加班、熬夜。

  ……

  突发脑出血去世的成都小伙杨菲,其家人捐献了他的遗体,为其他人带去了生的希望。

  一桩桩、一件件,看得人心惊胆战。但是冷静下来,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报道里,当事人的过劳是实、猝死是实,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能完全坐实,不能确定究竟是否是过劳诱发了疾病发作,还是当事人本身对已患有的一些疾病不自知或者未加重视而在加班时发作导致猝死。这也是近几日题为“中国每年过劳死60万人”的报道被斥不尽属实的原因,因为猝死不等于过劳死。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过劳死呢?

  其实,过劳死不是一个医学概念,也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它最早出自日本,是日本学者针对现代人工作过度劳累后猝死现象频发提出的一种概念。过劳死这一概念在日本多用于劳动保护和赔偿相关领域,是保障劳动者的一个法律概念。2012年,在日本公布的雇员保险心血管病赔付标准中,首次将过劳死、慢性疲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作联系起来;日本文献普遍认为大多数的过劳死发生在连续长时间工作达数月,并在缺少安全和轻松的环境中发生的。在美国,应用更多的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概念,并且将慢性疲劳综合征作为一种职业病进行规范,有相应的诊断和赔偿标准。

  由此可见,尽管过劳死不是一个医学概念,但是工作过度导致疲劳过度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却是一个被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事实。至于究竟怎样的过劳会导致猝死,则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抗压能力和自我身心调节能力、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其实,简单来说,连续加班、熬夜导致的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和睡眠等对身体健康肯定有害无益,但会不会进一步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是因人而异的,也是一个“量变质变”的问题。

疲劳有“毒”

  在过劳死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当事人在事发前有过“太累了”、“累得要虚脱了”、“太疲劳,好想歇一歇”等类似言论。可见,“累”、“疲劳”在某种意义上是身体反馈的一种健康信号,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要知道,疲劳真的不只是一种主观感受,医学上有“疲劳毒素”的概念,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被认定的疾病,有明确的诊断标准。

  长期过度疲劳可能会导致人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而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最严重后果是猝死。什么?还有人没认识到过劳问题的严重性?那好,咱们再来详细看看“疲劳毒素”的危害。

  我们知道,我们干任何体力或脑力活动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我们体内的葡萄糖、脂肪等营养物质和氧气结合后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正常情况下,这类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是我们需要的能量以及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和泌尿系统能及时排出体外。当人体进行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活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时体内的营养物质和氧可能会发生不完全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乳酸、氨、尿素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由于疲劳机体清除能力降低,这些物质还会在组织中堆积过多,会使组织细胞中毒,出现肌肉酸痛或头晕、头痛等体、脑疲劳症状,进入体液,运行全身,会进一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性疲劳反应。因此,这些物质被统称为‘疲劳毒素’。”

健康在左,工作在右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健康是工作、学习等一切的一切的基础。但是,在工作的压力、升职加薪的诱惑、同侪的影响、公司的制度、自身不良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下,我们经常会不自知的在工作中赔上了我们的健康。

  过劳猝死的人是少数,但是肩颈酸痛、腰椎疼痛、眼干头疼、失眠疲乏的人很多,患上鼠标手、飞蚊症、颈椎病、“三高”等症状的人很多。所以,为了避免走上“年轻时拿健康换金钱,年老时拿金钱换健康”的老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警惕“过劳”之害,让我们的身体远离“疲劳毒素”,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休息、心理调节、定期体检等途径,让健康常驻,健康地工作、快乐地工作。

  最后,让我们通过下面这则短视频,学一学遭遇猝死时我们该如何急救和自救。万一真的有危险情况发生,如果急救措施得当,也许就能挽回一条生命。

  参考文献:

  祝刚,彭娜. 亚健康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探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

  王桂芳等. 过劳死研究进展.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6,29(3).

  董瑜. 过劳死的法律规制. 劳动保障世界,2012,(6).

  本期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