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瞬间,心理盘点

图文: | 2016-11-28

导语:
  里约奥运会落下了帷幕,但中国运动员在本次奥运会中或振奋、或感动、或温暖、或开心的瞬间却让人难以忘怀。我们不妨从中选取几个精彩的里约瞬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盘点、解读一下吧!

浪漫瞬间——秦凯求婚何姿

  女子3米板颁奖典礼后,获得银牌的何姿遭遇男友秦凯的求婚。秦凯在何姿面前单膝跪地求婚,而何姿则是一边流泪一边点头,浪漫的气息瞬间弥漫赛场。8月的里约浪漫满屋,公开求婚成为了里约奥运的别样风景,据不完全统计,已有5对情侣在本届奥运赛场定情,求婚成功。为什么有些人钟情于赛场求婚?这种情况下求婚成功率是不是更高一些呢?

  当人们在对爱情进行量化的评估时,会不自觉地对爱情信息进行主观加工。在有对比的情况下,优点可能会被无限放大,缺点也能被无限放大;而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优点可能会被忽视,缺点也可能会被忽视。在奥运赛场,看着爱人顽强作战,拼尽汗水赢得荣誉,赛场上的竞争,让无限的光环照在爱人身上,自然也会将对方的优点和爱意无限增大。同时,赛场上激动的情绪也会更容易让人产生爱的“感觉”,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吊桥效应”。

  吊桥效应是指当人在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恰巧遇见异性,可能会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故而滋生情愫。在奥运赛场,人人都容易情绪激动,在爱人获得奖牌的一刹那,多巴胺被大量释放,这种化学物质让人变得兴奋、快乐,此时会让人体会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求婚成功率自然大幅提高了。

成长瞬间-——孙杨面对谣言

  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孙杨以0.13秒的微弱劣势不敌澳大利亚新秀霍顿。霍顿在随后的采访中对孙杨言语攻击,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波。事后,霍顿透露这是他蓄谋已久的心理战术,其目的就是为了扰乱孙杨的心神。

  有个由故事转化的成语叫“三人成虎”,它说明了谣言传播带来的巨大影响。特别对于身处谣言中的当事人,更容易产生心理波动,影响理性判断。英国科学家研究了谣言对当事人经济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谣言对人的行为影响巨大,那些名誉受到谣言威胁的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会表现的不够理性,会做出明显不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和举动。另一方面,编造谣言有时很简单,识破谣言有时却会很难,而辟谣则需要更大的成本。深陷谣言,往往会使当事人浪费巨大的注意资源。注意是进行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认知加工资源总体有限,在总体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开始新的任务时, 会对完成原有任务造成影响,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心不可二用”的原因。按照注意资源理论,如果孙杨比赛前的关注点是应对谣言,那么对比赛本身的关注就会有所减少,比赛成绩自然很可能会下降。

  令人欣慰的是,孙杨没有受到恶意中伤的影响,不负众望的取得了男子200米自由泳项目的冠军,正如他的教练张亚东所说“孙杨经过这个会更成熟了,他会正确去面对这些东西。”承受得了多少诋毁,就担得起多少赞美,这一刻,冷静的孙杨长大了。

感动瞬间-——林李深情相拥

  林丹与李宗伟的羽毛球半决赛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战”。本次“林李大战”是两人的第37次交手,除了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外,赛后两人的深情相拥,也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林丹和李宗伟在一次次的交锋中,是怎样从“对手”变为“好友”的呢?想了解这一点,就需要了解“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是彼此熟悉的程度。如果某个人经常出现在你面前,就可能会增加你对他的好感。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参加实验的受试者观看一组照片,有的照片仅仅呈现一两次,而有的则会呈现25次之多。实验发现,受试者更加喜欢呈现次数多的照片,对这类照片上的人也更有好感。林李两位在平时的训练、比赛中就频繁见面,熟悉程度可谓相当之高,这为“人际吸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人际吸引还要看彼此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人们往往更喜欢那些在信念、价值观、兴趣、爱好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而性格和角色的互补也会让人的亲近程度增加。林李两人在兴趣、信念方面有着诸多的相似,相互吸引自然不足为奇了。

  再次,对方的能力水平也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人们通常认为能力越高的人吸引力会越强,而心理学研究则发现,与能力超高、几近完美的人相比,人们更喜欢那些能力虽高但并非完美的人。林李二人的比赛总体互有胜败,都会欣赏对方但也了解对方的不足,既然无法做对方的偶像,那就做朋友好了。

  林丹和李宗伟“相杀相惜”的过程,实际是人际吸引的典型表现,人们所说的“惺惺惜惺惺”应该也是如此了。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