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10112_1040727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活动  >  见字如面  >  科普阅读荟  >  知识就是力量  >  202005

人与动物,如何相伴——荒野的呼唤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荒野

  撰文 / 郭耕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想必大家都会有拥抱大自然、亲近小动物的愿望,但你知道我们人类该怎样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么?

  有人以为像提笼架鸟那般圈养动物便是爱,可是除却满足个人的占有欲外,却是对动物的囚禁与关押!

  爱它,不一定要拥有它,爱它就更应该尊重它的生活习性,让它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有吃、有喝、有自然行为、有隐蔽场所,甚至有捕猎对象和天敌的环境里。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跟人类一样,也需要有一个“家”——而他们的家便是那些保护地、国家公园和荒野地,人类和动物各安其家,才能最终和谐相伴。

  延伸阅读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科普读物。书中,卡逊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

  环境荷尔蒙也可称为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影响人体和动物体内正常激素水平的外源性化学物质。环境激素的摄取,会引发人类内分泌紊乱,造成人体正常激素调节失常,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巧遇黄鼬

  ——城市里的美丽邂逅

  我有几次与黄鼬的偶遇,有种像中了大奖一样的惊喜。黄鼬即黄鼠狼,性情谨慎,行动诡秘。一次在南海子公园栈道,一只叼着条死鱼的黄鼬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当然它也感觉到我们相遇太过突兀,急忙钻到栈道底下去了;再一次,我在鹿苑湿地长廊下见到一只黄鼬跑向芦苇丛,当时还后悔未做好拍摄准备,没一会儿,它竟然嘴叼一个黑色小雏鸟(估计是骨顶鸡)回来了,因为我在拍鸟,便及时录下了这些珍贵场面,堪称经典。黄鼬是城市中的常客,有两次我都在家中楼下垃圾站附近见到,但都是较早或很晚的时间。还有一次我在南方讲课,中午校园静谧,我独自转悠着拍鸟,竟也遇见一只黄鼬。黄鼬在城市中生存的环境需求比较复杂,要有便于逃逸和隐蔽的废墟或灌丛,还要有觅食条件,如有小动物、有垃圾堆的地方。

  如果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动物简直异彩纷呈,像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古老的爬行动物壁虎、家鸭的祖先绿头鸭,还有大大小小、昼伏夜出的老鼠……昆虫种类更是不计其数,野生动物就跟我们人类一样,也是这个城市的常住客。但它们只能在生态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生存:即有栖息地和隐蔽处、有水和食物的来源,且无过度的污染,否则,树砍了,水污了,空气脏了,动物自然流离失所,销声匿迹,那不就成了美国环保发起人蕾切尔·卡逊所描述的《寂静的春天》中的状态了吗?人类在那种生态环境之中的生存也将是险象环生的。人也是一种动物,我们跟它们是远亲,生活在一个生物圈的人类同样会遭到环境荷尔蒙中毒的厄运,只有守护住荒野地,我们才能与动物互为伴侣、互惠共生。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荒野

南海子公园偶遇捕食归来的黄鼬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荒野

笔者与猫鼬的合影

  金窝、银窝,

  不如大自然的窝

  不久前,我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加油!科学课”栏目,编导策划了一个校园动物保护方案,其中一个实践活动是“为小鸟挂巢箱”,我提出异议——不要自以为是给鸟做窝,要想真正在校园提供便于野生动物栖息之所,就做一处“荒野”——一个小小的自然地,用围栏围起来,有自然的土壤和水体,乔灌草多样,枯枝烂叶切莫清理,杜绝一切人为干扰,我们的作为就是观察记录,不久就会发生生命的奇迹,有草、有树、有虫、有鸟、甚至有兽的出没。

  我有一个理想,就是把我工作的麋鹿苑建成一个不圈养动物的动物园——即不去关养动物,而是养护生态。“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有了接近自然的荒野生境,自然会有鸟兽的莅临。果然,这些年,小型鸣禽越来越多,大型的也曾有白枕鹤、白琵鹭、灰头麦鸡降临,2019年9月,天上飞来个“林妹妹”——一只灰鹤,到现在还在呢。

  留住荒野

  才会有鹤鹿同春

  古人对荒野的诗意描述,可诠释为鹤鹿同春的美好意境。如今在现实中也可以遇见。在我工作的麋鹿苑中也生活着几只鹤,偶尔也能拍到鹤鹿同春的美图。在中国东部黄海之滨的盐城与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兽类有麋鹿和牙獐,鸟类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作为世界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这里自然就成了“鹤鹿同春”的真正展现地。

  去年末,我曾赴盐城保护区讲座,抽空到保护区看鹤,为数不多的丹顶鹤令人揪心,为何?这里的丹顶鹤越冬数量逐年下降,有分析说是丹顶鹤的迁徙分东西两条线,近年东线即日韩数量增多,西线这边就见少了,如果纯属自然因素,也能理解,但我见到的一幕却令人顿生疑窦。当时恰为鹤类从北向南迁来越冬的季节,天空一行行的鹤阵,煞为壮观,忽见远方田埂处一个骑摩托的人在轰赶降落的鹤,我追问原因,当地人说,是怕鹤吃地里的秧苗便催赶鹤,难道这才是鹤阵在空盘旋久久不落的原因?那就太悲催了!解决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生态补偿亟待落地。

  这里,陕西朱鹮保护区的“鹮田一分”经验就可资借鉴。该项目将有机水稻种植与朱鹮保护相结合,通过修复农田,作为朱鹮的觅食区域,在每亩稻田中特别为朱鹮留出一分田“荒野地”,作为觅食区,觅食区内严格禁止任何生产活动,长年保证蓄水,并要定期投放泥鳅、鱼、虾等,以修复水田的生物多样性,确保朱鹮在野外有充足的食物。由于严格按照有机水稻的要求种植,严禁使用农药化肥,湿地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将明显增加。稳定的食物来源,将有利于提高朱鹮的繁殖率和存活率。“鹮田一分”意义重大,不但让朱鹮得以安居,而且由于生长环境没有污染,水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这里也成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在改善和修复朱鹮栖息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了朱鹮种群数量和农户收入增加的双赢目标。当然这与朱鹮不吃秧苗有关,鹮鹤有别,但野地里的动物性食物该是鹤类的首选,如果鹤有足够的泥鳅吃,何必再去啃苗。人对动物,要留有余地。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荒野

鹤鹿同春的生态美景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荒野

  延伸阅读

  何为荒野?荒野是生态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是指未受人为干扰和较少人工改造的自然“本底”,荒野(wilderness)一词有野生物种不受人类管制和约束的含义。荒野是一种充满多样性、原生性、开放性、和谐性、偶然性、异质性、自愈性、趣味性的野趣横生的自然系统。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邱馨婵]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0112_1040727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