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活动  >  心理学  >  2019电影中的心理学

一个母亲的复仇——让爱治愈心理创伤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印度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中,一位母亲的女儿在参加聚会的晚上,遭到性侵并差点被掐死,最后被抛弃到了路边。女儿遭遇了如此的灾难,凶手虽然很快被认定逮捕,但却因为证据链不充足而免于起诉。这位母亲不得已走上了复仇的道路。天遭横祸,不仅对于受害者是心理上的梦魇和折磨,对于家人来说,同样是煎熬。

母亲;复仇;治愈;心理创伤

  性侵的发生,在根本上改变了受害者的世界观。坚强而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受害者重新建立被破坏的世界观、对于周围环境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并降低产生长期心理问题的可能。很多性侵在发生之后,受害者会选择沉默,不会告诉任何人。但研究指出,不告诉他人可能会产生更为严重的结果,对于儿童来说尤其如此。约有一半的受害者会告诉至少一个人自己的经历,虽然在得知遇害经历后,大多数的反应是是支持性的,但也有少数的反馈并不好。他人的负面反应对于受害者的伤害更大,会让他们感到更为羞耻和孤立。

  母亲、姐妹或者家庭中的其他女性成员,是受害人最常选择的轻度倾诉对象。而母亲本身心理是否勇敢,则是很多女儿决定是否告诉母亲自己被侵犯的决定因素。母亲对于性侵的态度和对受害者的反应,对于受害者的心理健康恢复非常重要,甚至影响女儿是否报案。

  虽然大多数人会对受害者抱有积极的态度,也不会指责或批评受害者,但知情人也不并一定可以在所有的交往中做到最好,家属尤其如此。一方面,受害者的家属虽然自己没有受到伤害,但也是“次级受害者”,本身会经历心理冲击,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除了悲伤,愤怒、羞耻、自责都是受害者家属常见的情绪反应。

  另一方面,由于受害者本身的心理反应,会出现容易受惊吓、容易生气、烦躁、不愿和别人交流、将自己与外界隔离、情绪大起大伏等情况,家人有时也难以随时保持平和接受的心态,提供无条件的支持。一旦出现矛盾,也会使受害者心理恢复的情况产生反复。

母亲;复仇;治愈;心理创伤

  这部电影中女儿的遭遇来源于2012年发生在德里的真实案件,在真实案件中,女生最终不治身亡。但是几名罪犯在被捕之后却不认为自己有错,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惩罚女生不该在晚上出来。

  实际上,不仅是罪犯或者不明真相的普通大众,甚至连受害者的亲人都可能将罪案的责任归结到受害者身上。有研究曾发现,如果受害者的母亲本人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他们反而更为保守、更认同传统的性别角色,也会把更多的责任归咎到受害人身上。比如不该独自出门、不该穿那么少、不该那么晚还不回家等等,都会加重受害者的自责和无助情绪。

  “大事化小”同样也不是很好的态度——这种态度只会让受害者感到孤立无援、感到被轻视。在电影里,女孩的继母和父亲都在尽力帮助女儿走出阴影:在家中的陪伴,带着女儿度假散心,将犯人绳之以法的努力。甚至是母亲在法庭外的复仇,也是让女儿打开心门的关键。

  实际上,家庭关系会影响受害者在被性侵之后的反应。如果受害者不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其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更为严重,如果父亲缺少关爱且控制欲很强,女儿在受害后的急性应激反应更为明显。而受害者感受到的来自家庭的支持则能减少不良反应。这也说明,良性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克服创伤、面对不幸。

  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王日出

  插图作者:战车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左帅]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90516_915531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