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月的春雨中,不经让人想起唐代诗人杜牧写下的千古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何每到清明,行人就会“欲断魂”呢?原因显而易见,是由于人们怀念故人、回忆旧事而导致的。清明雨上时,让我们一起在缅怀先人的同时来聊一聊有关“怀旧”的话题。
一、 什么是怀旧
怀旧一词在当下已经成为一个使用较为频繁的词汇,进而成为了流行文化中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已经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究竟什么才是怀旧呢?在西方,怀旧(Nostalgia)来自于希腊文中的返乡(nostos)和痛苦(algos)两个词,原本的意思是思乡之愁。作为术语,最早是17世纪的一位瑞典医生提出的。当时很多身在异乡的士兵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哭泣甚至自杀的情况,医生讲这些症状总结为思乡病。而我国古代战场上也有利用“思乡病”的著名例子则要早得多:韩信就是利用四面楚歌,引起项羽军队的思乡病,而取得了胜利。
经过三百多年的研究,研究者们逐渐发现,“怀旧”并不仅仅是一种抑郁的状态。如今的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怀旧是一种情绪体验,它主要来源于过去的人、物和经历,并认为怀旧是一种对过去时光喜忧参半的渴望。
怀旧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对于个体而言,怀旧在维持和提升人们自身的身心健康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比如有研究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总体怀旧程度越高的被试者,其对自身健康的担心程度也越大,同时也越容易获得愉悦的心境体验。由此可知晓怀旧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怀旧还可以激发人们积极情感的体验,提升积极自我评价,增强社会联结性,提升存在的意义感及促进亲社会行为,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于疼痛的忍耐力。
既然怀旧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如此多的益处,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怀旧呢?
二、 怀旧的产生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怀旧,从本质上看就是将过去的记忆碎片在大脑中重组、拼凑起来,用于抵挡现实的侵蚀,弥合修复现实中的伤痛,从而达到寻求缓冲、追求幸福的目标。那么人们的怀旧情绪是由哪些因素引发的?现在心理学界主要有以下这三个方面的解释:
1.感官输入引发怀旧
怀旧的出现是当我们每个人的嗅觉、听觉、视觉、味觉等感官作用时,会触发过去与之相关的情感记忆而引发怀旧体验。例如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曾在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这样写道:每次闻到马德琳饼干泡茶的味道就会令其疯狂回忆童年的往事,这种触发记忆的方式比其他任何力量都要强大,因此该理论被人称为“普鲁斯特现象”。
该理论后来也得到了实验证实:来自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以70名女大学生作为被试者,让她们观看车祸现场和卢旺达大屠杀的电影,旨在激起她们的反感厌恶,并随后分别将带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排入房间,亮起阴森的灯光,播放背景音乐。在7天后,要求被试者分别在伴有气味、灯光和音响的三种不同条件下回忆录像中看到的场景,结果表明当闻到刺激气味时,被试者能明显回忆起录像中更多的细节。不禁想到一句广告语——“源自妈妈的味道”,感官确实会让出门在外的游子思念家里妈妈所做饭菜的味道。所以,来自感官的体验会引发人们的怀旧体验。
2.情感修复引发怀旧
怀旧是一种对于过去的渴望,并且这种记忆是经过理想化的处理,它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重现,而是将不同记忆重新排列组合之后的呈现,在此过程中,消极的情感、不良的印象都被我们删除。因此,对现实的怀疑和不满、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感会引发个体的怀旧体验,而怀旧对这些负面情感具有一定意义的修复补偿作用,使人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慰藉。另外也有研究者通过操控个体情绪的实验发现,较高程度的负面情绪和孤独感容易引发人们的怀旧体验。
3.人际交往引发怀旧
我们每个人都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而存在,因而个体的怀旧又会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一方面,人们会由于与朋友交谈或者提及故人而引发怀旧;另一方面,对于怀旧话题的分享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比如我们在参加同学聚会时,都会怀念在学校上学的青葱岁月。
三、 怀旧对情绪的影响
怀旧作为一种情绪体验,它不仅是一种去除痛苦后的记忆,也是一种唤醒过去的正面体验,与我们的自我相关性很高。怀旧对于过去有种温暖的感觉,充满着快乐的回忆,这种心境主要是因为愉悦制造出一种迷恋的气氛和幸福的感觉。也有一些研究强调怀旧悲伤的一面,并将怀旧视为一种对已不存在的过去的向往,这种过去不再能被人们抓住,从而导致一种失落或悲痛的情绪,令人感到痛苦。
如今,绝大多数研究者将怀旧描述成苦乐参半的情感体验,既让人伤感又令人向往。既是在淡淡悲伤中的快乐,又是一种和快乐相连的忧伤。怀旧之所以甜蜜是因为最初的事物所带来的快乐体验,而这种体验通过理想化的过程得以加强,而它的痛苦在于不仅不能回到过去,而且即使能回到过去的状态中也依旧存在着矛盾和失望。
虽然研究结果表明怀旧情感是很复杂的,但其中正性的情绪多于负性的情绪,特别是人们在怀旧中更多的是从负性的情绪转变到正性的情绪,较少的是从正性转向负性。因而怀旧给人带来的情绪影响积极正性的居多,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四、 怀旧在生活中的应用
怀旧和其他情绪一样,也影响人的认识和行为。许多研究表明在大众文娱、生活休闲、心理干预等方面怀旧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特别是怀旧心理作为消费者潜在的消费动机、消费偏好,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
在营销领域,广告设计者将怀旧心理视作消费者的一种特征,研究显示由广告唤起的怀旧情感能增加消费者对广告和品牌的好感,并提高购买产品的可能性。当消费者看广告时,一些怀旧的刺激会引发其怀旧情怀,勾起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从而产生购买产品的欲望。比如广告中提示“童年的记忆”、“妈妈的味道”,都是引起人们对于个体经历的怀旧。研究证实,同其它广告相比较, 怀旧广告能引发消费者对广告和品牌更为积极开放的态度。一些老话题、有故事的产品可以唤起消费者对过去经历的记忆,一个产品一旦同怀旧有了紧密的联系, 就具有了更好的市场价值。
除了个体怀旧,也会出现集体怀旧。个体怀旧的内容来自于仅与个人相关的关系网络和经历,而集体怀旧则来自于对于共同记忆的公众化符号。这两类怀旧对不同的消费者影响也有所不同。追求独立自我的消费者更容易受到个体怀旧的影响,而重视与他人的关联性和互依性的消费者则更容易受到集体怀旧的影响。近年来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的少女时代》等青春怀旧片,则是将两种情怀结合起来,既通过个体经历(比如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初恋等等)产生共鸣,又通过音乐、服饰等细节产生对时代的怀旧,这类电影取得了口碑到票房的成功,也极大说明了怀旧的市场价值。
针对人们怀旧心理的需要, 当下怀旧旅游也成为了热门,特别是红色之旅、寻根之旅。怀旧旅游可让人接受到更多的感官刺激, 触动情感、引发思考与行动, 进而留下难忘记忆。此外, 城市的怀旧资源也成为了人们对地方文化追根溯源的载体, 当地具有典型传统文化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都充分反映了人们的怀旧情结。利用怀旧,还可以促进人的行善——将爱心传递下去。怀旧的情绪可以促进同理心,让人们对于接受帮助的人更能感同身受,从而更愿意伸出援手。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怀旧被当做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在实际的心理咨询中得到广泛运用。针对老年人的抑郁症,在怀旧治疗过程中,通过让老年人看老照片和旧物件、听经典老歌等方式唤起老年人对往事的记忆,鼓励老年人谈论自己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有助于老年人维持对自身的积极关注,促进自我的思考。怀旧治疗可以有效防止或减轻老年人的抑郁症状, 并帮助抑郁的老年人应对危机和生活变故。此外, 怀旧疗法还可用于帮助各年龄段的人们减轻孤独感。
怀旧之所以对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主要是因为怀旧起到了连接的作用:自我与他人、现在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产生了联系。通过怀旧,与家人、朋友等的联系得到了加强,提高了归属感。从他人处获得的肯定和支持,也可以维持和提高自我概念。另一方面,通过怀旧,也使得过去的自我和现在的自我达成统一,比如现在虽然不成功,但是通过怀旧、重新体验过去成功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可以帮助个人增加信心,通过重温过去成功的经验也可以帮助个体应对新的困难,适应新的环境。研究也发现,通过引发对过去克服困难经历的怀旧,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有所增加。总的来说,怀旧疗法对维持人们的自我概念、减少焦虑、提高自尊和幸福感有一定的疗效。
有趣的是,怀旧在心理咨询方面发生作用的机制,比如建立社会联系、提升自尊等,也同样可以用于商业营销中。比如有研究发现,当个体感到缺乏权力感时,更容易受到怀旧的影响。这是由于当个体感到缺乏权力和控制时,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在人们感到权力感缺乏或者权力被剥削时,会认为自己的生活缺乏意义,而怀旧则通过有意义的事件提供社会支持,帮助人们找回生活意义。有研究就发现,低权力感的消费者更容易进行怀旧消费。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有着太多的未知因素,但不意味着人生就是盲目的,过去的岁月虽已远逝,但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再次想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正常适度的怀旧有助于每个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 陆梭 王日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