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旭 图/九代火影
一
“光辉号”退出曲速飞行,帆索剧烈抖动,十二面巨大的光帆铺天盖地,拖着飞船急驰,宛如深渊里乘风飞行的蒲公英。
此刻,我正闲坐在指令舱里,慢条斯理地喝着饮料,饶有兴致地看舰长和船员们作减速前的准备工作。我是银星矿业集团公司的高级督查,专职负责检查集团最重要的生产项目。此次远航,我专为理查德·查比斯而来,他的情况令人担忧。
飞船姿态翻转在即,指令舱中的机器人围上来,没收了我剩下的饮料,七手八脚地把我牢牢固定在太空椅上,然后扣上了防护罩。很快,深蓝色的减速液充盈了防护罩狭小的空间,减速液将确保我不受飞船剧烈减速带来的伤害。我讨厌机器人的粗鲁,但我享受在减速液里漂浮的感觉,全身暖洋洋的,没有压力,我猜在母亲子宫里应该就是这种感觉。
减速阶段,飞船将完全由自动驾驶系统来操纵。“光辉号”飞得很稳,自动驾驶系统小心控制着光帆操作面的卷曲度,产生出垂直于船身的微小力矩,飞船在前进方向上翻转了180度。依然是满帆,飞船向前方发出厚重的减速光,船速在变慢。减速过程将持续三天,之后“光辉号”就会收起光帆,进入查比斯云——那片银星矿业集团的专属之地。
查比斯星系位于银河系南十字臂外侧,距著名的M246恒星矿区不到两光年。一百年前,那里曾经发生过一次惨烈的生产事故,矿场设备全毁,管理人员失踪,银星矿业集团因此元气大伤。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艘救援飞船在搜索中意外地发现了查比斯星系,从此银星矿业集团拥有了另一个聚宝盆。
查比斯星系是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他就是理查德·查比斯的爷爷,也是集团公司的合伙人之一。查比斯云虽然被称作云,其实不如说是包裹在星系外围的尘埃壳,厚达几千公里,均匀覆盖在中央恒星的日球层顶,遮蔽了整个星系。这种尘埃很奇特,它受到的引力与来自太阳风的压力使其能按自身体积大小层次分明地排列起来,在受到外力扰动时能迅速调整自身位置,使云团密度始终保持均衡。这种尘埃堪称自然界里发现的最黑物质,如果把查比斯云尘埃收集起来装在透明瓶子里,会使人产生瓶内空间消失的错觉,因此它成了宇宙间最难观测的物质之一。这也是导致查比斯星系很晚才被发现的主要原因。
几天后,舰长叫醒我,告知我目的地就要到了。由于查比斯星系的日球层半径很短,一通过查比斯云,就到了距离主恒星很近的地方,相当于太阳到木星的距离。主恒星又大又亮,它的突然现身总会让人感到震撼。
二
“光辉号”关闭光压发动机,收回光帆,查比斯云就在眼前。宇宙中迤逦壮观的星群被遮住了踪迹,“光辉号”如临深渊。
舰长下令展开防御力场,作好进入前的最后准备。舰身颤抖,“光辉号”恍若发出哀鸣,飞船像一枚锋利的钢针刺入查比斯云团。狭长的舰首在舷窗视野里消失了,防御力场与尘埃发生激烈摩擦,闪耀着夺目的辉光,照得驾驶室宛如白昼。
不久,“光辉号”从墨染的查比斯云中一冲而出,犹如海豚跃出海面,温暖祥和的阳光洒进驾驶舱,我们进入了一个灿烂的新世界。
中央恒星就在航道正前方,此刻它有半个满月大小,吹出柔和的粒子风,温柔地照亮星系空间,很像人类故乡的太阳,只不过这恒星比太阳要大很多。查比斯星系共有八颗行星,挤在仅有太阳到木星距离那么宽的轨道面里。其中四颗是近日岩质行星,其余是巨型气体行星。八颗行星的公转速度飞快,恰好能与主恒星巨大的引力相抗衡,才不至于坠入恒星。漆黑的天幕里,八颗星颜色各异,如熠熠放光的宝石,不时可以看到从四颗气体行星周围抛射出的发丝状明亮物质,那是太阳风从行星气壳上层剥离的气体,正是这些来自不同行星的气体在高能粒子的作用下形成了遮蔽天日的查比斯尘埃。
此刻最让人惊叹的当属查比斯恒星环。这是一条罕见的高密度小行星带,位于第三与第五行星之间,与第四行星轨道交叉,呈银色,质地细腻,其幅宽极其辽阔,总质量是太阳系小行星带的上亿倍!有了它,主恒星看上去像一颗放大的带环行星。宽广的环面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一个圆形空洞,这些空洞面积大小不一,有的非常显眼,有的已经缩小变淡,它们是第四行星轨道与星环定期交汇撞击造成的。为此,我们的目的地第四行星,有了一个当之无愧的绰号——“星环打孔器”。
与另外三颗近日行星不同,第四行星非常活跃。通过不断吞噬星环物质,该行星始终处于质量增长阶段,同时由于恒星的强大引力不断反复拉扯,挤压行星地幔,在其内部蓄积了巨大能量,行星深处孕育着珍稀的“查比斯金属”。
对这种贵重金属的渴望,是我们跨越半个银河系来此的唯一动力。银星矿业集团拥有此地长达千年的独家开采权,受银河政府保护。集团的大型矿船停泊在近地轨道上,只要不是在交汇期,矿船就可以稳定地生产查比斯金属。多年来,“光辉号”每隔半年造访一次,带来物资补给,运走查比斯金属。而这次我将留下和理查德一起工作,直到有人来替换我。
“光辉号”停进矿船码头,负责人理查德·查比斯在码头迎接我们。祖先的功业令他本可以尽情享受人生,可四十年前,他偏偏要来这里驻矿。此地虽景色壮美,但人迹罕至,他的举动令人无法理解,真是名副其实的“怪人”。从今年起,这个怪人似乎怠慢了工作,集团无奈,不得不派我来监督他。理查德身形消瘦,沉默寡言,神情寂寥,像极了他那当年在此地失踪的爷爷。我们的到来没能激起他的热情,想必他已经知道了我此行的目的。
码头上,“光辉号”卸下小山似的生产材料和生活补给品,机器人们则小心谨慎地给“光辉号”装上第四行星半年来的全部产量——五百锭“查比斯金属”,每锭一公斤。这些金属价值巨万,宛如连城之璧。
“光辉号”归程紧,船长不敢耽搁,简单告别之后,便匆匆踏上归程。
站在码头的给养堆上,我和理查德目送着“光辉号”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直至消失。
与我不同,理查德是土生土长的地球人,由于继承了爷爷老查理在集团里的大量股份,公司高层在处理他的问题上顾虑很多。最佳办法就是把他调走,但必须征得理查德本人同意。那些家伙甚至希望理查德最好能步他爷爷的后尘,某天在这片星域里永远消失,那样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当然这是潜台词,不能明说。
晚饭时,我试探他,“理查德,我佩服你的奉献精神,但我想不通查比斯星系有什么好,这么多年难道你没想过回去?”
“你的意思我明白,我给你交个底,这里有我的事业,这里有我的亲人,在找到我爷爷的确切下落之前,我是不会走的。”
我顿时恍然,原来是这个原因。
三
时间流逝,我逐渐对理查德有了些了解。此人学者习性,不喜交流,但人还不赖。我们分工明确,相安无事,我接过了矿场管理工作,理查德则可以继续他的第四行星地质学研究和寻找老查理的工作。我俩虽生活在一条船上,却来往很少。
一天,我按计划到地面检查,在去码头的路上,我刚从培养舱那片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里探出头来,就发现材料实验室的大门敞开着。多日不见的理查德正聚精会神地盯着金属检测仪做“抽丝”实验。
查比斯金属是一种奇特的物质,非常珍贵,且储量有限,这也是银星集团能长时间拥有它的独家经营权的原因之一。核桃大小的纯铁悬浮在真空反应炉里,磁场带动铁球高速旋转,四束激光炙烤着铁块,铁球迅速融化成铁水,在离心力与磁力的共同控制下,铁水在空中摊成薄薄一片。接着从薄片边缘飘出一根若有若无、熔融态的细丝,细丝被无形的手牵引着从出料口环状装置中心穿过。环状装置是查比斯金属射枪,它会把极小质量的查比斯金属原子射入熔融铁丝内部。熔融细丝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发丝般粗细的熔丝迅速膨胀变粗,一段暗红色金属材料从出料口冒出来,进入纯铁的查比斯金属与铁原子发生作用,铁原子被查比斯金属原子重新组织起来,在微观尺度上形成一股股具有稳定支撑的套索结构,这些套索相互纠结缠绕,支撑起庞大的空间。一根细到吹口气都会断的细铁丝,加了点查比斯金属,就变成了人类最坚韧的造物之一。
实验结束了,悬浮在质检仪里的片状铁水再度冷却收缩,一颗光亮的铁球“当啷”一声掉到供料盘里。理查德这时才发现了我。刚刚的实验结果令他十分满意,看着出料口上的钢条,理查德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这段金属材料极其坚韧,能使它一直存在到宇宙寿终正寝的那一天。”
“铁合查比斯金属。”我走上前去,取下钢条,松开手,闪着暗红色光泽的钢条立即飘了起来。我一把抓住快要飞走的钢条,感叹道:“真轻啊!”
“一根这样的钢索能独自承受住巨型太空城为制造人造重力自旋而产生的离心力,同时使用三根,不仅能有效稳定太空城的对称结构,还能提供超高的安全冗余度。”理查德说。
“真不愧是星际时代的精华。”我说。
“找我有事?”理查德问。
“没事,我碰巧路过而已。”
“祝你一路顺风,我还有事,失陪了。”
四
第四行星的体积比地球大一倍,但平均密度较低,重力是地球的一点五倍。它有一个很小的固态金属核,拥有不算稳定的弱小磁场。薄薄的地壳漂浮在熔岩海上,在炙热洋流的驱动下不停移动。虽然整个星球内部处于高熔融状态,但岩浆的挥发成分极少,基本无气体溢出,仅有的一点气体也被主恒星刮来的太阳风吹散,其地表近似真空。
我在行星暗面着陆。夜空清澈,我的巨型矿船高悬天际,显得精致美丽。此刻,恒星环的景色当属最美。如今是安全生产期,第四行星距离星环虽近,但绝无碰撞之虞,在墨色天穹里,星环如太空里修建的白色道路直通天际,长不知几千万里,从南至北贯穿苍穹。我仰望太空,震惊于星环那细腻的质地和质朴的颜色,震惊于它静逸伟岸的雄姿和大自然无所不在的秩序。恒星光照亮星环的丝丝纹理,组成结构纤毫毕现:鳞状的是岩,羽状的是冰,黑色的是间隙;一排排,一道道,排列着,簇拥着。星环上不时出现的暗斑,是与第四行星交汇时留下的痕迹。我估计,如果得不到物质补充,星环迟早会被第四行星蚕食殆尽。但此刻,星环正把光洒向地面,苍茫的第四行星地表一片圣洁的光芒。
不远就是P451号矿场,这里地势平坦,到处是岩浆岩。我看过理查德的模拟数据,第四行星穿越查比斯星环时,猛烈的撞击将粉碎薄薄的岩石地壳,由于没有大气层,撞击产生的碎屑,除少量进入轨道空间回归星环外,其余物质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坠落地面。与此同时,广泛破碎的地壳在重力和岩浆对流的双重作用下迅速下沉,黏滞性极低的岩浆涌上地表,被重力摊平,冷却凝结。这是一颗永远拥有全新地壳的星球,大部分地方平整得超过篮球场。在地壳更新的过程中,查比斯金属被从地核极深处翻上来,形成新矿。美中不足的是,这种金属下沉得很快,只有接近熔岩层的那一部分地壳才具有开采价值。
在平地上赶路,轮式车辆是最佳选择,登陆艇放下六只钛金属轮子,在大地上无声地飞驰。不久,地平线上出现了几支高大的塔尖,随着距离缩短,我看清了它们硕大的底部框架。我穿好了外骨骼动力服,它会帮我在高于地球重力的环境下自由活动。
P451号矿场到了,我走出舱门,一台代号R17的维护机器人迎了上来。它知道我是新主管,代表“兴奋”的指示灯闪个不停。夜很凉,矿场周围的温度却很高,整个矿场依靠地热生存,来自星环的循环水通过管道流经地下的热岩,变成高压蒸汽后驱动发电机。矿塔高五十米,基部被巨大的钢钉牢牢地固定住,中央垂吊着一根粗大的空心陶瓷钻杆,通体洁白温润,在星环光照耀下反射着象牙般的光泽。钻杆直插地面,贯穿地壳薄薄的底部,由挖掘机器人组成的工作队通过钻杆进入地壳深处开采查比斯金属,在矿塔下面挖掘出一个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地下迷宫,这些蚂蚁一般的挖掘机器人拖曳着满载的封闭矿车在矿塔底部的分选熔炼车间卸货,然后再拖着装满废料的矿车返回地下回填矿坑,以防止岩浆熔穿地壳造成人造火山或由此引起的地表下陷。
我接连视察了几座矿塔,理查德制定的生产流程几乎无懈可击,整个矿场在机器人的维护下完美地运转着。R17还在我耳边聒噪着,说它们很累,管理着四百多个矿场,整天没日没夜地加班……
我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一边仰望天空。我看见天空中有微弱的灯光闪动,一个小光点从矿船上分离出来,向远方的地平线坠去。那肯定是理查德,最近他似乎把寻找老查理的区域重新锁定在了第四行星……但对于他的努力,我并不看好。
我狠狠瞪了R17一眼,我讨厌爱诉苦的机器人。
五
我们虽有两个人,但我只能唱独角戏。详尽的考察印证了公司的推测,目前矿场的数量还远未达到管理极限。按照我的估算,以现有的冶炼提纯能力,矿船上的设备足以再支撑一千个新矿场的运作。在扩大生产方面,理查德有意放了水。我给集团打了报告,着重强调自从我来以后,查比斯星系各方面的工作形势均一片大好,也不用担心理查德,他没给我惹麻烦,只是不想走。在报告的最后,我附上了扩大生产的详细调研报告。
一个月后,理查德终于主动找我了,这让我受宠若惊。
他拿着一张电子生产通报,气冲冲地走进我的办公室。这张通报是我早晨收到的,我已经看了,都是集团在生产调度上的新安排,没什么特别的内容。
“他们要扩大生产,第一批设备下周就要启程了!”理查德喊道。
“我知道,这是我的建议,有什么问题吗?”我有些诧异。
“当然有!”理查德显得颇为生气。
“别忘了,你搞科研,我管生产,井水不犯河水,我没做错吧?”我耸耸肩,一脸无辜。
“第四行星的物质循环非常独特,我的研究表明,大量开采查比斯金属会对循环过程带来影响,盲目扩大生产,可能会引发地质灾难!”他大声疾呼。
“你放心吧,我有分寸,我们的原则是循序渐进……”
话音未落,矿船一阵晃动,报警器凄厉地响起来。一台负责监控地面矿场的机器人跌跌撞撞地跑进来。
“不好了!下面发生了大地震,整个地壳都在动,震级太大,简直前所未见!矿场损失严重!”那个机器人几乎在哀号。
“地震?”我的脸色非常难看,理查德刚警告过我可能有意外发生。
难道是因为我?可我还什么都没做,施工船队甚至还没出发呢……大约过了漫长的十秒钟,我才回过神来,不可能是因为我的增产计划,看来是我神经过敏了。
理查德也愣了,他惊愕于第四行星用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他紧锁双眉,似乎正沉浸在某种理论的反复推演之中,看样子,也许他的结论是悲剧性的。
“不,太快了,我要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能另有原因!”理查德顾不上跟我说话,急匆匆地走了。
我无意叫住他,如今矿场的实际负责人是我,而我又刚刚跟集团公司夸下海口。虽然天灾无法抗拒,但现在是我人生中少有的机会。人生漫长,机会难求,此刻关系到我未来的运途。
“矿场情况怎样了?”我大声喝问机器人。
“已经有一半矿场失去了联系,其余矿场的情况也很糟,失联矿场的数量还在增加……”机器人带着颤音回答,它们都很怕我。
我心急如焚,无法安心继续待在轨道上,我决定下去看看。
六
我带上几个维护机器人动身了。
还没等着陆,我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登陆艇所过之处,满目狼藉,曾经光洁平整的大地千疮百孔、沟壑纵横,汹涌的岩浆从缝隙里涌出地面,大地的无数伤口令人触目惊心!矿塔林立的地方,转眼变成了熔岩的汪洋,不少倒下的陶瓷钻杆凌乱地漂浮在岩浆波涛里,像一蓬蓬随波逐流的枯草。有的钻杆上还趴着守矿机器人——虽是机器人,可它们也有求生的欲望……
这里已不再是景色壮美的天堂,而变成了火的炼狱和魔鬼的故乡。
为了更真切地观察受损情况,我飞得很低,几乎贴着地面。来自行星内部的另一波震动发生了,熔岩海摇晃着身体向天空甩出岩浆,登陆艇底部传来被击中的声音,岩浆转瞬冷却,黏在艇底,新增的重量使艇身摇晃起来。几个机器人恐惧地抱成一团,哆哆嗦嗦抖个不停。我警告它们不要抱在一起,这样会严重干扰登陆艇的平衡。
我费了好大劲才稳住艇身,重新飞了起来。矿场都完蛋了,价值千亿的基础设施化为乌有……理查德也在这时传来坏信息:地面上的大批监控仪器失联或被损毁。行星表面情况对我们来讲已经变得不透明了,为了安全,我必须立刻返航。
回去的路很难走!此刻矿船早已脱离了原先的轨道,进入机动轨道,几十个等离子推进发动机一起不要命地咆哮着,托举着矿船巨大的身躯向高轨道猛冲。理查德发现随着灾难的演进,第四行星的重力分布突然变得不均衡起来,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矿船留在低轨道上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重力陷阱!要知道矿船是个庞然大物,一旦丧失高度,想再飞起来可就难了!他果断启动了所有能用的发动机,拼命提升矿船的高度和速度。
我在登陆艇里焦急地盯着矿船那庞大的身影,看得见,可就是接近不了。刚才几番低飞让我失去了过多的燃料,我必须赶上矿船。我转过身去,狞笑着看着那几台已经无处可用的机器人。
“你们几个,给我从登陆艇上滚出去,别忘了把门关好!”我对它们下达了命令。
机器人们都在“心”里骂我,可它们的身体却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我的命令。不一会儿,气闸室传出砰的一声响,那是气闸室开门时气体冲出船舱发出的声音,随即监视器侦测到一大堆物体脱离飞船。飞船顺利提速,我离矿船越来越近了。
理查德正在主控室等我。
七
主控室。第四行星庞大的身影高悬窗外,它伤痕累累,好像一枚被红色蛋清淹没的巨卵。大型显示墙正不停地切换着画面,那是遍布整个查比斯星系里的探测器传回的实时监控画面。理查德背对着我,坐在舷窗前向外凝望,他听见我回来,转回身,相对于我的焦灼,他倒平静了,一副既来之则安之的神情。
“不是我们的原因!”他对我说。
“当然不是!承蒙你多年来对第四行星手下留情,我们的开发规模不过是给它挠痒痒!这是天灾,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有点气急败坏。
“这才是天大的麻烦!”
我没听懂,但明显感觉到理查德话里有话。
“你看——”理查德用右手作了个手势,监控墙上纷乱的画面消失了,偌大的墙壁一片漆黑,整个主控室为之一暗。
“你瞧屏幕中央。”理查德提醒我。
屏幕中央有一块淡灰色斑点,面积不大,恍若有东西在其中闪烁。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处灰色的边缘仿佛活了一样,蠢蠢蠕动,它的面积慢慢缩小,最后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块纯黑的墙壁。
“这是什么?”我问道。
“天球6号区域方向上的查比斯云,震前探测器传回的图像。”
“你的意思是……?”
“有东西进来了。”
我立即明白了,由于查比斯云特殊的物理特性,几乎能阻隔大部分光辐射,从而使整个星系与外部隔绝。为此,集团公司在查比斯云内侧布置了数以万计的小型探测器来监视进出查比斯星系的飞船,这些探测器就是预警系统的眼睛。灰斑能够在探测器的视野里呈现出一定的面积,说明这块区域非常大,几乎有上万平方公里。灰色说明该处的查比斯云尘埃的密度下降,灰色边缘的蠕动,是查比斯云尘埃自行调整填充空洞造成的。要知道,即使是一千艘“光辉号”这样的大型货船同时穿过查比斯云,也不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尘埃洞。
“应该是路过的小行星。”我肯定地说。
广袤的太空里时常会有流浪的小行星逡巡,查比斯云的范围很大,偶尔有一两颗这样的小行星过境也勉强说得过去。
“来者速度快,质量大,穿越的时候似乎带走了大量查比斯云尘埃,与辐射明显的飞船差别很大,因此探测器没能把它从宇宙背景图像中分离出来。”理查德说。
“但愿不会撞上我们。”不速之客虽令我担心,但我还无法把它与当前的糟糕情况相提并论。
“我猜它和第四行星是一类东西。”
理查德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把我撂在了云雾里。他是科学家,不会说出太不着边际的话,我等待他说下去。
“我爷爷当年发现第四行星时,它也是一片火海,因为地壳破碎,船载分光计通过熔岩的火光,发现了查比斯金属。后来他辞去了集团的管理工作,一心致力于第四行星的地质研究,同时兼管理矿场,一共干了五十多年。”理查德停了停,“直到他老人家失踪……”
我猜不出理查德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主动提起这事,平时他根本不屑和我说,但“它也是一片火海”这句话,不禁让我多了一分联想。
“难道你有线索?”我问。
“失踪前,他曾经给我父亲去过一封信,那时我还小。多年后我父亲因事故去世,我在他留下的一大堆电子文件里找到了这封信,信里说第四行星是一个神秘的星球,并对第四行星的本质进行了大胆的猜测。”理查德说。
我的好奇心完全被勾起来了,没想到理查德今天跟我说了这么多。
“信里说,第四行星是某种生命体。从那时起,第四行星的秘密一直诱惑着我,加上我还要寻找爷爷的下落,所以我就主动请缨来了查比斯星系。”理查德缓缓地说。
“生命体?!”我说。
“对,是活的非碳基生命体!”理查德回应道。
“这就是你警告我不要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的根本原因?”我恍然,但又愕然。我们这个时代,“宇宙间不存在非碳基生命”已有定论,贸然挑战这个结论肯定会遭人嘲笑,况且这生命体还有如星球般巨大。
“是的,这是个无法在短时间内证实的颠覆性发现。”理查德说。
“你原本不想告诉我的,对吧?”我说。
“因为你既不会相信,也不会在这里待很久。现在我告诉你,是因为它来了。”理查德指着监视屏幕,“第四行星的同类,也许是天敌,第四行星已经作出了应激反应。”
“我承认不明物体是一个潜在的安全威胁,但我不认为正在发生的灾难与它有联系。”我说。
“你错了!”理查德说。
“证据呢?”我反问。
“探测器最初记录到查比斯云圈异动,距现在只有六个小时,当时讯号还在路上,我们还无从知道,我再让你看看今天的地面监控数据。”理查德说。
理查德又作了个手势,开启了一个信息窗口,五颜六色的波形图不停变化,振幅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大,窗口上的坐标系被迅速放大,整个监控记录的起始时间是五小时二十八分钟之前。
“这是地壳相变压力、地幔物质流变、地壳流体温度、地震反射波数据的综合分析,还有……所有异常数据记录出现在云圈异动三十二分钟以后,几乎与收到探测器传回的异常图像数据的时间同步。这是超级地震爆发的前兆,我发现第四行星内部几乎在极短时间里就变得一团糟,大地震随即就爆发了,而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地面监控数据都被主计算机视为仪器采样错误,给处理掉了,因此耽误了发出警报的时间。”理查德说。
“该不会是巧合吧?”我问。
“你看云圈异常与地面异常二者的时间差,这个数值非常关键。”理查德提示我。
“有三十二分钟!刚好是光线从云圈走到第四行星所需的时间,也是视频讯号从探测器传到矿船信息采集系统所需的时间。你是说,那些异常的地质数据和其他无用数据一股脑儿拥进了信息存储器,还没等信息处理系统作出正确判断,第四行星就已经开始有所反应了……”我若有所思地说。
为了否定理查德的理论,我必须先假设他是对的,然后再逐条驳倒他。如果第四行星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那就意味着它有着非常敏锐的感官,甚至在效率上打败了我们遍布查比斯星系的监视系统,但这似乎不可能……
话音未落,我感到一阵天旋地转,矿船好像被人在外面狠狠地推了一把!我下意识地绷紧全身肌肉——撞船了!我们身边摆放的小物件噼里啪啦地飞到天花板上,甚至砸坏了两盏顶灯,顶灯爆发出一小团烟雾,碎片转瞬飞散。我听到隔壁几个舱室也传来巨响,不知是什么设备摔到了天花板上。
千钧一发之际,安装在鞋里的陀螺仪感受到异常变化,及时启动磁力装置,把我和理查德牢牢固定在地板上。我俩惊恐地向舷窗外面望去,发现一直保持稳定的景物发生了变化,第四行星正在窗户里慢慢飘移,不久就要移出窗户的可视范围了——这说明矿船的姿态和轨道发生了变化。
“主机!汇报情况!”理查德吼道。
“飞船获得额外加速度4,飞行姿态前倾60度,自旋角速度增加720度/分。”
“稳定飞行姿态,计算飞行轨道!”理查德命令。
又是一阵吱吱嘎嘎的晃动,飞船外似乎掠过一阵气体,那是矢量发动机在调整飞行姿态,要飘走的第四行星又缓缓地回到舷窗中央。飞船里的人工重力也正常了,控制室里下起了杂物雨,我和理查德缩着头提防被掉落的物件砸到,最后随着从隔壁舱室里传来的几声巨响,飞船终于恢复了平静。
主控室满目狼藉,我大声招呼机器人们过来收拾。
“抱歉!培养舱的营养液倾覆了,我们正在回收液体!”几个机器人大声叫道。它们终于逮到一个反抗我命令的机会了,主控室暂时的凌乱确实无法和上百吨植物培养液的损失相提并论。
“第四行星爆发了瞬时磁暴,我们搭上了一个强有力的磁力电梯,现在矿船轨道比刚才提高了五十公里。”主机大声汇报。
“不合常理啊,第四行星的磁场弱得可怜,怎么会……”理查德喃喃自语。
“地磁场正在……吱吱……吱吱……吱吱……”主机突然发出一阵刺耳无意义的噪音,接着沉默了。
“主机!回话!”理查德大叫。
中央电脑没有回应。
八
矿船静了下来,几乎所有设备都同时断了电,就连头上的灯闪了几下也熄灭了,舱内一片昏暗,第四行星暗红色的幽光从舷窗射了进来。我和理查德面面相觑,脚下伸展出两道长长的影子。墙壁上的监控画面停留在半幅没有渲染描绘完的第四行星磁力图上,显示屏可以在断电的模式下保留图像,画面显示磁场强度达到100……天晓得后面还有多少个零,天知道哪里来的这股强大的能量。
“机器人!”我向舱外大喊,没有任何回音,只有我的声音在飞船里回荡。
“见鬼!一定是刚才意外加速损坏了供电系统。”我说这话的时候心惊肉跳,在太空里失去能源就意味着死亡。
“不对!你听。”理查德示意我。我静下心来,慢慢地,一种十分细小的噪音闯进我的耳膜。平时这种细微的声音淹没在飞船设备纷乱的噪音里,大概只有现在才能听清楚。那是一种类似流水的声音,是能源舱聚变反应堆运转的声音。
“不像是能源系统的问题,况且机器人的电能储备为十五天。即使断电,短时间内机器人还是应该响应我们的,肯定是主机控制系统出问题了!糟了,难道是它?!”理查德走到控制台前,尝试重新启动电力供应。
“谁?”我惊讶地问。
“幽灵程序!”理查德说。
“什么程序?”
“幽灵电波!幽灵程序!你叫它什么都行!也许通过‘它’,我们成了第四行星的耳朵和眼睛。”理查德一字一顿地说。
我本就很难相信“第四行星具有生命”这一概念,如今理查德说我们可能是第四行星的眼睛和耳朵,还冒出来个“幽灵程序”来,简直令我不知其所云。
“第四行星内部呈现异动的时间比我们接收到空间探测器传回异常监控画面的时间只晚了一点,因此我猜测是‘幽灵程序’先于主机信息系统,率先完成了信息扫描,随即它向第四行星表面发送了一条似乎毫无意义的电波,今天通信日志的第二百四十八条记录了这条电波的内容,‘滋滋,啵啵啵’不断重复,当时通信天线指向的区域仅仅是一片空地。”理查德说。
“你能说得再明白一点吗?这里还有什么秘密我不知道?”我逼问道。
“好吧,到了这步田地,都告诉你也无妨。其实,我爷爷早就发现了查比斯星系的幽灵电波,通过‘幽灵电波’我又发现了‘幽灵程序’。当年他在奔赴M246星系途中,救援飞船接收到了一个微弱但不断重复的信号,大家都怀疑这个信号是失踪的管理员发出的,爷爷驾船前去查看,结果一头撞进查比斯星云,探明电波来源就是第四行星,但没有发现失踪人员。我来查比斯星系后,幽灵电波现象逐渐增多。这电波时隐时现,如不仔细分析,一定会被忽略掉。我曾经怀疑过,这种现象只不过是第四行星活跃的地质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但后来我发现,这电波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好像始终有一个未知的存在一直在悄悄刺探我们。直到一年前,我花了大量时间分析计算机运行记录,终于有了结果。我发现了一段诡异的程序总是在呼应幽灵电波,我叫它‘幽灵程序’。它似乎拥有很高的智能,能于系统之外自辟蹊径,神出鬼没,十分狡猾,总是在不经意间冒出头来,但从不引起故障,所以很难发觉,主机甚至一直质疑我的发现。‘它’经常光顾信息收集系统,每当幽灵程序活跃的时候,幽灵电波就增多,同时第四行星的内部活动也会增多,其中存在明显的因果联系。我耗费了大量精力,就是为了抓住这段幽灵程序,想看看它到底是什么东西!”理查德接着说。
“后来怎样了?”
“后来,集团公司就把你派来了。”
“难道断电是‘幽灵程序’引起的?”我急切地问。
“有这个可能,但那样就太可怕了,我还要核实一下。不过我认同爷爷的假设,我认为第四行星可能与我们建立起了一种共生关系,就像牛椋鸟和美洲野牛。我们开采第四行星的矿藏,同时第四行星利用我们的资源为它站岗放哨。否则,通信日志的第二百四十八条记录的那段幽灵电波从何而来?第四行星灾变为何与发现不明天体在时间上如此巧合?这是非常明确的因果关系!我反对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查比斯金属的开采量,就是出于这种顾虑。我害怕打破这种共生关系。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多余的,第四行星已经对更高级别的威胁作出了反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了。”
飞船断电,机器人失灵,共生关系。实在太惊悚了!无论如何,排除供电故障才是当务之急,总不能等死吧。
我跨过地上凌乱的物件,去取检修工具。在平时,电力维修检查这些事,都是机器人的活儿,可如今我必须亲自出马了。
(未完待续)
最热文章
完美人生
隐形时代(下)(1)
隐形时代(上)(1)
【榕哥烙科】第537期:进化的速溶咖啡,如何越来越醇?
“瓷韵中秋,科技添彩”——2024年中国科技馆陶瓷主题中秋专场活动
守时大神——空间冷原子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