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兴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之科  >  科幻中的科学

《信条》与“时间反演”类科幻的逆时之旅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文/笔盖 

  近期热映的科幻大片《信条》可谓上演了一场别出心裁的“逆时之旅”,让人们又思索起“时间”这一古老又深邃的概念。 

  也正因为诺兰导演的电影总能娴熟地运用各种科幻高概念来演绎精彩的故事,使得《信条》更是不缺少话题性。 

《信条》海报

  从《信条》片名“TENET” 的回文解读,到电影中令人应接不暇的“祖父悖论”、“熵增熵减”、“因果律”、“单电子宇宙”、“时间钳形运动”等高概念名词的堆砌释放,无疑让许多观众直呼信息过载,进而思维麻痹。 

《信条》

  事实上,对于普通观众,只要把握住电影核心叙事这一大方向,其他细节大可不必过分推敲,毕竟所谓“错误引导”、“叙述性诡计”这类“障眼法”本就是导演擅长的“致命魔术”。 

  显然,《信条》的核心叙事,就是通过一场令人熟悉又陌生“逆时之旅”的拯救世界。 

   “逆时之旅”令人熟悉的一面,通常是我们所熟悉的“穿越”——即时间旅行类科幻作品中常见的溯时而上,使主人公跳回到过去经历或解决某件事。 

  然而,《信条》讲述的并非是一场“穿越”意义上的“逆时之旅”,诺兰导演真正想要探索并呈现的,正是其令我们较为陌生的一面——“时间反演”。 

  “时间反演”顾名思义,即是通过某种方法使得时间流向完全反转,实现彻底的“时光倒流”。 

  在科幻史上,“时间反演”类科幻作品一般遵循物理层面的对称性——即“时间反演对称性”,使得这类科幻作品的故事在推进至“时间反演”机制触发后,主人公通常将不受控的反向经历在此之前经历过的一切事件。 

弗雷德里克·布朗

弗雷德里克·布朗

  例如,美国科幻作家弗雷德里克·布朗的微小说《末日》(1961)就是一个遵循“时间反演对称性”机制的经典故事: 

  末日

  (美)弗雷德里克·布朗 

  琼斯教授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时间。 

  “我终于发明了一台机器,”他对女儿说,“它可以把我们带回到过去。” 

  他按了一下机器上的电钮,并说: 

  “机器能让时间往回走。” 

  ”。走回往间时让能器机“ 

  :说并,钮电的上器机下一了按他 

  ”。去过到回带们我把以可它“,说儿女对他”,器机台一了明发于终我“ 

  。间时究研在直一来年多授教斯琼 

  朗布·克里德雷弗(美) 

  日末 

  类似的,我们在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发表于《科幻世界》1999年第7期的短篇小说《宇宙坍缩》(现收录于短篇集《带上她的眼睛》)中也足可得见。 

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

  小说中,主人公丁仪通过创立了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统一场论,计算出了宇宙将在引力作用下由膨胀转至坍缩的精确时间,这一结果将可能导致世界发生未知的剧烈变化。 

  当在国家天文台准备观测“宇宙坍缩”现象的众人还在为各自的职责、家庭等方面的重大现实问题所困扰时,丁仪漠不关心的态度激发了众人与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最终,丁仪在宇宙坍缩即将发生的最后时刻揭示了一个可怕真相:从此以后,即将来临的剧变将导致人们所关心的一切都将毫无意义,因为人类即将面临的是“时间反演对称性”这一宿命,而故事也在如《末日》般的文本倒叙下戛然而止。 

  当然,并非所有的“时间反演”类科幻作品都遵循“时间可逆,宿命不可违”的“时间反演对称性”机制。其中的例外,就包括美国科幻鬼才作家菲利普·迪克的《为您预约的时间:昨天》、《逆时钟世界》以及科幻新浪潮代表作家罗杰·泽拉兹尼的《迷狂》。 

  菲利普·迪克的短篇小说《为您预约的时间:昨天》首次发表于1966年8月的《惊奇》科幻杂志(现收录于菲利普·迪克中短篇小说全集卷V 《全面回忆》),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通过科学手段人工干预,使局部地区时间逆向流动的未来美国。 

菲利普·迪普《全面回忆》

  在这篇小说中,迪克通过描述了一种名为“斯瓦伯”的机器控制产生逆时效应的“霍巴特相位”,从而十分自然地跳脱出“时间反演对称性”机制,并将局部逆时地区的人物活动构建得更加生活化、日常化。 

  此外,迪克还通过描述顺逆时区人物的交互联系,别具一格地引入了“时间循环”这一经典科幻设定,并从中思考了时间顺逆交替触发连带的周期性阻尼变化问题,将其中产生的循环往复代入时间静止之困境,最终通过作者预先布设伏笔的反向作用揭示了主人公预约事件之结局。 

  1967年,菲利普·迪克又在这个短篇基础上修改扩充,创作出了长篇作品《逆时钟世界》。  

逆时钟世界

逆时钟世界

  在长篇版里,迪克更加深入地探索了时间逆流这一主题。故事中的 “霍巴特相位”使死者能够复生,宗教领袖能够返老还童获得永生,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一切生活秩序反向进行,思维感知习惯也连带颠倒但并非受控于绝对的宿命。 

  此外,由于作者在其中提出的一种能够短期内暂停“霍巴特相位”的注射物品,令各方势力争夺宗教领袖复活后的所有权的纷争四起,而伴随着领袖的永久死亡的危机,也让种族战争的打响布满了阴霾。 

  相对迪克有些迷幻癫狂的吊诡叙事,罗杰·泽拉兹尼的短篇小说《迷狂》(1966,现收录于科幻世界策划出版的罗杰·泽拉兹尼杰作集《脸上的门,口中的灯》)对“时间反演对称性”机制的对抗则显得相对温和,且更具人文关怀。 

罗杰·泽拉兹尼《脸上的门,口中的灯》

  《迷狂》表面上讲述了一个因丧失挚爱而伤心欲绝的主人公,不定期的遭受心理创伤与癫痫共同作用所带来的诡异运动型幻觉体验。 

  这种幻觉体验会让主人公自身不受控制的重新经历之前发生过的一切事件,只不过以“时间反演对称性”的方式进行,断则数十分钟,长则将近一整天。 

  这种痛苦的幻觉体验直至最长的一次发作,将他带回到了丧失挚爱发生前后的一幕幕,使他不得不再次亲历并承受往昔钻心剜骨般的伤痛回忆。 

  而这一次,意外发生了。他竟然回到了足以挽回这一切悲剧的时间节点,最终抓住机会力挽狂澜而获得了救赎。 

《星际旅行:重返地球》第三季

星际旅行:重返地球 第三季 

  除上述提及的科幻作品之外,像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马丁·艾米斯的《时间箭》以及经典科幻剧集《星际旅行:重返地球》根据《时间箭》改编的第3季21集 “before and after”、《神秘博士》重启系列也都有类似的“时间反演”表达。 

神秘博士

神秘博士

  当然,我们也不应忘了关于“人体时间反演”也有像F.S菲茨杰拉德的《本杰明·巴顿奇事》这样的“返老还童”式幻想作品及其改编电影,漫画家杰克·巴特沃斯创作的奇幻漫画《吸血姬》在第40期“吞时者”中的相关逆时表达,以及图像小说大师阿兰·摩尔以第一人称视角创作的短篇作品《可逆人》。 

本杰明·巴顿奇事

本杰明·巴顿奇事

  纵使如此,“时间反演”类科幻作品终归不算多见,我们能在2020年的银幕上看到诺兰导演如此大胆地探索出了如此自成一派的视觉奇观,无疑也是令人惊叹与兴奋的。 

  毕竟,“时间反演”类科幻的逆时之旅仍旧值得人们进一步思索,我们也期待这类作品中灵动奇妙的文字能够继续经由不同的媒介载体进一步释放自己的魅力,为我们带来更多新奇的不同载体表达层面的绝妙体验。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作品是中国数字科技馆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及其他形式使用。转载授权、合作、投稿等请联系 cdstm_service@163.com
[责任编辑:kehuan]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00918_1034425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