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20200917_1034359_taonews.html
铁骨
首页  >  专题  >  学姐来了  >  铁骨

维生素B——小家族,大能量

:铁骨

导语:在第147期《补充维生素,越多越好?补多了真的很危险!》中,铁骨学姐为大家介绍了各类维生素,但独独少了维生素B的影子,不是它不重要,而是它有多位“家族成员”,寥寥数语难免所述不全。本期专栏为维生素B开辟了专场,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维生素B其实是一组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1、B2、B3、B5、B6、B7、B9、B12等。B族维生素是人体组织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协同发挥作用参与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与人体关系密切的有维生素B1(硫胺素)、B2(核黄素)、B3(烟酸)、B6(吡哆醇)、B9(叶酸)和B12(钴胺素)等。

维生素B1(硫胺素)

参与体内重要的反应和营养素的代谢,在维持神经、肌肉特别是心肌的正常功能以及在维持正常食欲、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缺乏及过量症状:

缺乏维生素B1可出现脚气病。酗酒导致的维生素B1缺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维生素B1缺乏原因之一,患者除有明显的认知丧失、记忆力减退外,还可发生脑内病变为选择性神经元死亡。过量摄入不发生明显的毒性反应,但过量摄入并无必要。

容易缺乏人群:

消化道疾病患者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亚临床维生素B1缺乏非常普遍。

维生素B2(核黄素)

是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作用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具有抗氧化活性。

缺乏症状:

维生素B2是我国人群易缺乏的营养素之一。缺乏可导致口角炎、舌炎、阴囊炎、结膜炎、溢脂性皮炎等口腔-生殖综合征,长期缺乏还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轻中度缺铁性贫血。严重缺乏时常伴有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及相应症状。

维生素B3(烟酸/尼克酸/维生素PP)

烟酸参与细胞内生物氧化还原的全过程,在维生素B6、泛酸、生物素存在下参与脂肪、类固醇等的生物合成,具有增强胰岛素效能的作用。

缺乏及过量症状:

典型的烟酸缺乏症有3组症状:皮炎、腹泻、痴呆。早期症状无特异性,表现乏力、懒散、厌食,不久出现典型皮肤损害、胃肠道症状和神经精神症状。癞皮病常见于以玉米为主食而副食较少的人群。过量症状极少见,可见皮肤发红、眼部感觉异常、高尿酸血症,偶见高血糖等。

维生素B6(吡哆醇)

主要参与近百种酶反应,与体内氨基酸代谢密切相关。

缺乏症状:

单纯的维生素B6缺乏症较罕见。一般常伴有多种B族维生素的缺乏。临床可见口炎、口唇干裂、舌炎,易激惹、抑郁、人格改变等,以及免疫功能受损,迟发过敏反应减弱。过多摄入也极少见。

维生素B9(叶酸)

因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而得名“叶酸”,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生物合成反应。有助于保持血液正常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衡量心脏病的重要指标),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缺乏及过量症状:

维生素B9缺乏的危害广泛而深远,可导致皮肤发生色素沉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口腔炎及脂溢性皮炎样皮损、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还有精神萎靡、健忘、失眠、胃肠道功能紊乱和舌炎等症状。孕妇缺乏叶酸不仅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更可导致胚胎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及神经管畸形、唇裂(兔唇)等胎儿畸形。中老年人长期缺乏叶酸可引起智力退化性综合征。婴幼儿缺乏叶酸还可出现精神萎靡、发育缓慢等。

容易缺乏人群:

孕妇、哺乳期女性、青春期少年和婴儿等都是容易缺乏的人群。

维生素B12(钴胺素)

又称抗恶性贫血维生素,是一种需要肠道分泌物(内源因子)的帮助才能被吸收的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肉类中,可以由肠道细菌合成。

缺乏及过量症状:

维生素B12缺乏时,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会出现厌食,消化吸收不良,腹泻等症状,导致恶性贫血、精神忧郁、脊髓变性、神经和周围神经退化、舌口腔消化道的黏膜发炎等。

容易缺乏人群:

饮食正常的情况下不会缺乏维生素B12。但有胃黏膜萎缩等胃肠功能异常的中老年人,因体内缺乏帮助吸收的内源因子,即使膳食中含有充足的维生素B12也会影响它的吸收;素食主义、长期不食动物性食物的人群也可能会缺乏维生素B12。

 

(作者:张睿梅,《食品科学》新媒体部主任、食品科学网执行主编)

参考文献:

[1] 常怡勇. 维生素B2有五大新作用[N]. 保健时报, 2016年8月11日第012 版.

[2] 素食者应补充维生素B12[N].参考消息网, 2019-12-23.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分享到:
【请勿移动和删除】铁骨的介绍

铁骨


  “把不懂的知识做成子弹打到你的脑袋里好不好呀?”
  铁骨学姐,长相甜美却很有气势的双枪美少女。
  当然,手枪里装的是用知识做成的子弹,安全无害哦!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