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10112_1040641_taonews.html

茶花:拥有层层美艳衣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
  茶花 
  小时候,家在黄土高原的我一直没有机会见过真正的茶树,更别说茶花了。早知道茶花是在电视的商标上,再到后来,读了《天龙八部》小说,书中写了两种茶花,一种叫十八学士,据说是一根枝上有18朵花,并且朵朵花色不同,从粉红、大红到大紫;还有一种叫“抓破美人脸”,因为每朵纯白的花上都有一道细细的红线,因而得名。
  见到真正的茶花是我在云南求学的时候。隆冬时节,它依然有碧绿厚实的叶片,层层叠叠团聚在一起的花瓣,花朵中央金黄的花蕊,优雅而有生机。冬春时节,当大部分花朵还在沉睡,唯独茶花能打破这种沉闷。难怪在英语里,茶花被称为冬日玫瑰(winter rose)。作为一名吃货,我终于有一日忍不住偷偷扯下一片叶子“吃”了,发现这东西完全没有茶的滋味,干、硬、涩就是舌头的全部感受了。
  那么,茶花的叶子和茶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市场上火热过一阵的茶树油跟茶花又是什么关系呢?
  山茶科的大家族
  我们通常说的茶花,其实并不单指茶的花,而是一个特别的混合体。凡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花朵都可以“使用”茶花这个名字。不过,整体而言,真正有漂亮花朵的是山茶、滇山茶和茶梅这三个种,以及它们之间的杂交种类。
  我们先说茶花中的老大——山茶。相较于其他两种茶花,山茶不仅分布范围广,如在山东、江西等地都有野生种,而且栽培范围更广,它不仅在江南的庭院中广泛栽种,如今在北方的花卉市场里也是不鲜见了。山茶的个头介于茶梅和滇山茶之间,高可以长到9米左右。山茶有个特征,就是枝叶和花果都是光滑的,并无绒毛覆盖。
  如果说山茶已经在庭院中浸润了文化气息,那滇山茶就仍然带着足足的山野风情。虽然古大理国的皇族对滇山茶亲睐有加,但是滇山茶却在很长的时间偏居在云南一隅。不过,这并不能阻挡它们释放艳丽的光彩。高达15米的苗条身姿,从白到红的多样花色,都足以让它们与山茶并驾齐驱。
  茶梅是三种茶花里个头小的兄弟,也是分布区靠北的种类了。这种原产日本的茶花具有耐寒的绝技,能在冰天雪地里生活,甚至能在恶劣的情况下绽放花朵。茶梅明显的识别特征是它们的嫩枝、叶柄和子房上都有绒毛,也是区别于其他两种茶花的重要特征。
  墙内开花墙外香
  除了山茶、滇山茶和茶梅这三种主力的茶花,我国还有235种山茶属的植物,这几乎占整个山茶属家族成员的80%!按理说,中国人赏茶花、种茶花的历史应该算很长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我国栽培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蜀汉时期,但是这类花卉一直没有很高的地位。在陈翊的《花经》中将山茶列为“七品三命”,在高“九品九命”的等级序列中,茶花多算得上是个中流。虽说在后来的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关于山茶都有记载,但是茶花在中国的地位远不如荷花、牡丹和国兰。充其量,就是个装点江南园林的配角。到今天为止,中国本土培育的茶花品种只有1000多种,还不足世界茶花品种的零头。
  与在中国不温不火的处境不同,欧洲人对茶花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公元15世纪,日本从中国引种了大量的山茶。所以,山茶的拉丁种名是代表日本的“japonica”,而不是代表中国的“sinensis”,这不得不说是个小小的遗憾。
  不管怎样,茶花一进入欧洲,欧洲整个园艺界都疯狂了。1739年,英国人罗伯特?詹姆士(Robert James)把山茶植株带回了英国。在随后的两百多年间,欧洲人不断从亚洲各地引种了多个山茶和滇山茶品种,并在引入野生种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杂交改良,培育出了数万个茶花品种,这才形成了今天以山茶、滇山茶和茶梅为主的现代茶花体系。
  点燃冬日的火红
  山茶花的画像早出现在公元11世纪,那时的山茶是艳丽的红色。在宋代的绘画中,才出现了白色花朵的品种。到今天,茶花的颜色已经变得十分丰富,从纯白到淡粉,从绛红到艳紫,应有尽有。
  为茶花赋予艳丽色彩的是花青素(以矢车菊素为主),这也是月季、牡丹等绝大多数花朵呈现丰富颜色的基础。而茶花之所以有丰富的颜色变化,除了花青素种类和数量的差异之外,还有花瓣细胞中的pH值、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等因素,都会对花瓣的颜色起到调节作用。
  通常来说,花青素在pH值较低的酸性条件下会呈现出亮红色,而在pH值较高的碱性条件下会呈现出蓝色。云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随着花瓣的颜色由浅变深,花瓣细胞内的pH值逐渐降低。
  而可溶性糖一方面要充当花色苷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还会成为花青素苷合成多种酶基因所表达的诱导信号分子。这些糖分子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激活一些酶的活动,开启花青素苷合成途径;二是可以成为原料(前体物质)促进花青素苷的合成。简单来说,可溶性糖就是启动花青素加速合成的一把钥匙。
  不过,茶花光有艳丽的颜色还不够。人们在选育的过程中,还培育了具有半重瓣、重瓣和复瓣特征的山茶,一改野生茶花单薄的形象。这些多出来的花瓣,人们又是怎么研究的呢?
  层层花瓣“扎”上去
  通常来说,一朵野生茶花的花瓣只有1~2轮,多十来片,但是重瓣花的花瓣数量可以达到数十片。刚刚冒出头的那点花原基是不分花瓣和花蕊的,后来在不同基因的控制下,才分化出了职责不同的组织。这些司职花器官形成的基因被分成ABC三类。其中,A类基因是控制萼片的形成,B类和C类基因一起控制花瓣的形成,而雌蕊和雄蕊的形成则是由C类基因控制的。由此可见,花朵的形态是由几类基因同时控制的,其中A类基因和C类基因对于茶花尤为重要。
  在对山茶重瓣花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之后,人们发现,山茶重瓣花起源方式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包括萼片起源、雄蕊起源和重复起源等多种可能。简单来说,就是因为A类基因和C类基因的错误表达,有些山茶的萼片变成了花瓣,或是雄蕊变成花瓣,或是多长出了一些“多余”的花瓣。
  更有意思的是,山茶不同形态的重瓣花朵很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起源方式。比如,萼片变成花瓣的品种就开出了半重瓣型的花朵;而牡丹重瓣型品种,不仅有萼片变成了花瓣,还有从雄蕊变成的花瓣助阵;至于托桂型品种中,重复起源与雄蕊起源并存,辅以萼片起源。完全重瓣型的山茶品种主要是因为多长了几轮花瓣,当然这些花朵上也可能掺杂着一些变形为花瓣的雄蕊和萼片。
  至此,茶花的形和色都已确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但是园艺学家们并不满足于此,颜色迥然不同的金花茶从家族中脱颖而出。
  特立独行的金花茶

  金花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一类植物的通称,我们通常见到的有金花茶、凹脉金花茶、柠檬金花茶等。金花茶,花如其名,金黄色的花瓣与其他山茶属植物的红白花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在发现培育出之后,就受到园艺界的推崇。
  每年的七八月间,在广西的乡间经常能看到席地晾晒的金黄色花朵,那些就是金花茶了。这是因为坊间流传着金花茶有抗菌、抗癌、降血脂等诸多神效。但遗憾的是,这些效果都缺乏有效的临床实验数据,这些“好疗效”还挂着大大的问号呢。至于宣传中所说的金花茶的氨基酸含量高,就更不值得追逐了,因为我们平常吃的蔬菜、豆腐,足以满足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
  毋庸置疑的是,这样大规模地采集金花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金花茶的自然繁殖和更新,几乎所有的金花茶属植物都处于濒危状态。很多野生的金花茶植株直接变成了盆景,被送往城市,囿于种植管理条件大多不精细,这些被搬下山的精灵,多半会在短时间内“香消玉殒”。另外,我想说:为我们的子孙留下一些改变茶花色彩的机会,尽可能多地挽救茶花濒危种,要比满足现实的口腹之欲更有价值!
  这就是茶花,一类充满中国气息的传统花朵,一类满载华夏血缘的美丽花朵。希望在它们成为世界花卉的进程中,仍然能保留我们中国的印记。让世人知道,中国不仅有茶,还有茶花。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赵丽娟]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0112_1040641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