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活动  >  见字如面  >  我的数字年代

格利泽581d,一位普通居民的工作经历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撰文 / 黄圣与(厦门市槟榔中学)    指导教师:陈锋    绘图/飞飞

—本文节选自格利泽联邦出版社出版的《格利泽:人物志》,作者是公元3094年博古睿奖获得者翁图。

 

当我还是一个50多岁的青年时,我访问了格利泽581d。在去往格利泽内城的穿梭机上,我遇见了一只家用机器人。它的型号很老了,几乎不能保持平衡,我帮它修好了平衡陀螺,作为感谢,它告诉我几个老故事。以下是它口述,由我整理的关于它的旧主人—江本,一个早已消失的职业者:生物引导师的故事。

在那时,已有约1/10的人类移居到格利泽581d这颗被称为“超级地球”的行星上。江本是这颗并不美丽的星球上的一位普通居民,他是一名老师。

到了学校,他带上传导头盔,“正在验证公民身份7级公民,江本,职业:生物引导师,已授权进入2级区。”他又看见这些小家伙了,感觉到他的到来,他们突然睁开眼,一股奇怪的味道扩散开来。他按下红色的检测键,“分析中,气味包含10%疑惑,70%喜悦,5%暴躁,9%怨恨,1%害怕。”他小心翼翼地传导友好的电波,生怕有什么闪失。

他们是这颗星球的原住民,当第一艘进入格利泽581d的飞船—探索者号飞入大气层时,生命探测仪上出现无数密密麻麻的红点。这些小生命的构成本身是个奇迹。他们经过了无数年的进化,本体已经进化到最简、最佳、最实用的状态,探索者号上的一名宇航员甚至惊叹:“与他们相比,人类的身体真是太脆弱、太臃肿了,这真是上天的奇迹。”

他们头顶的单眼能散发一种包含各种化学物质的气体作为语言,表达他们的各种情感,探险者们驯化了其中一部分并以这颗星球的名字—格利泽命名他们,教给他们知识,利用他们惊人的能力(耐高温,耐酷寒,不惧强酸,不惧核能,可在低氧环境中存活等)为这颗殖民星球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了有效地管理和训练这些格利泽们,联邦成立了特殊公民学校并培养了一群特殊人才—“生物引导师”,江本就是其中一位。

江本教导学生大多使用的是“画面奖励法”—呈现一个特殊的画面刺激格利泽的神经产生愉悦感或欲望作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奖励。格利泽的神经系统太过简单,对于大部分格利泽来说,他们一生甚至只能建立起一个复杂反应,他们太过强大的身体构造使他们不用太过担心生存问题,这一点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连蚯蚓都不如。

江本凭借直觉和经验还有一些特殊的小手段,例如在走迷宫实验中,在每个转角处对那些性格内向的格利泽显示一个温暖可爱小窝的画面,格利泽对这种奖励反应速度惊人。他们会不经思考地行动并到达画面显示处,多次反复后到达终点,接下来慢慢减少画面的出现频率,最终格利泽就学会了如何走迷宫了。但每一个格利泽都有自己的喜好,江本会慢慢摸索他们的性格和能力,一个不适合格利泽的岗位可能会害了他们,因为无论怎么重复,他们总是会忘记。

江本对这些小家伙们感情深厚,他认为之所以电子计算芯片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是因为芯片是死的。例如在呈现画面的时候芯片竟然是用计算模拟的方式,在同一幅画面里添加经过计算模拟出的格利泽可能喜欢的各种元素,这让江本无法忍受。再者就是芯片会无视格利泽小小的情绪异常,“它竟然把格利泽的情绪异常当成是正常、偶然的生理反应!”江本气势汹汹地说。

在江本看来,感情培养这件事会决定一个格利泽的一生,一个长期处在恐惧、厌恶、怀疑、沮丧等负面情绪中的格利泽是不可能具有健康的身心的,有些格利泽甚至学会了欺骗,变得傲慢、嫉妒、贪婪。而芯片从来不关注这些,它们只会不断地训练,关注能力的增长。

要是一个导师具有某些恶习,格利泽也会进行模仿。所以江本从来都小心翼翼地克制自己。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只有一件事让他不能释怀。那时他只有42岁,还处在心高气傲的时期,他觉得自己的能力足够应付一切事情。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在一位格利泽面前抽图灵草,又离开岗位一段时间闲逛,回来的时候他没有注意这位格利泽的状态。

后来突然有一天,这位格利泽模仿出抽图灵草的动作。这位小家伙成熟后,成天在岗位上抽各种令人上瘾的物品,尽管医学技术保障了他的健康,他却依然被勒令下岗。江本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穿梭机低等底舱里,他混杂在形形色色的投机者中,瞥了江本一眼,没有任何反应,麻木地消失在人群中。

“这件事让我愧疚一生。”时隔很多年江本再回忆这件事时,几乎会哆嗦起来。

说到这里,这位老机器人到站了。我很好奇后来的江本怎么样了,于是在3078年再次访问格利泽581d,试图找到他的家人,幸运的是,他还健在。令我惊异的是当我问他关于当教师的经历时,他几乎记得所有细节,包括他教过的每一位格利泽的名字。也许有机会,我会从他的记忆体里找到更多的故事。

—翁图 3093年9月19日,于月球养老基地

 

名家点评:

 

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篇作品无论是想象力还是叙事水平都还是很不错的。小作者虚构了一个人类与外星物种共生的未来世界。从两者独特的相处模式,到应运而生的特殊职业“生物引导师”,都体现了小作者对未来的独特创想。

另外,文章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科技产品是否能代替人的情感交流。这种科技和感情驯养新物种的差异,我觉得也反映了中学生内心的一种诉求,希望家长和外界能够真正关注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

—王晋康

 

本文来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simashuang]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0112_1040596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