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20200527_1024191_taonews.html
小西
首页  >  专题  >  学姐来了  >  小西

变老这件事,也可以很美好

编辑:小西

导语:日月星辰,时光流逝,年华老去这件事,是一种自然法则,无法避免。无论是20岁的青年,还是70岁的老者,变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变老一定意味着停滞与倒退吗?既然“老去”不可逆,何不积极面对?

近几年,影视剧中的“老年人”好像成了负面形象的代表,比如《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吸血鬼”父母,《都挺好》里懦弱、虚荣的“作男”苏大强,这些老年人都被贴上了固执、孤陋寡闻、难以沟通等标签。最近,一部新的电影《春潮》,更是将这一类型的“老年人”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 

《春潮》讲述了单亲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报社记者郭建波与母亲纪明岚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单身妈妈郭建波,带着女儿和母亲一起生活,郭建波很压抑,因为她每天都被母亲用最恶毒的语气咒骂。随着电影叙事的展开,这对母女之间的种种问题都有了答案。 

这些影视剧中的老年人形象,能够在观众中引起巨大热的讨论热朝,至少说明一个现象——这些影视剧中的人物在现实世界中也是存在的。他/她可能是你的父母,他/她可能是你的亲戚长辈,他/她可能就是住在你对门、问你“结婚了没”的邻居。或许,你也会问自己,老去的我也会变成这样吗?变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变老一定意味着停滞与倒退吗? 

“变老”背后的科学原理 

人为什么会衰老?科学家发现原来每个人的寿命长短是早就“决定”好的!我们体内有一枚嘀嗒作响的生物时钟——端粒(Telomere),“端粒”的长短控制了细胞与人体的寿命。我们都知道,细胞分裂增殖是生命延续的保证,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复制。但在多次复制过程中,染色体尾端的基因片段会丢失。“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不参与基因编码,它有点像鞋带两端防止磨损的塑料套,保证每次染色体复制的完整。不过“端粒”也会在细胞复制中磨损变短,直到被消耗殆尽,细胞也将开始凋亡。所以,人衰老的根本原因是“端粒”变短了,每个人的“端粒”变短速度不一样,衰老的速度也不一样。 

是不是“端粒”越长越好呢?研究者发现,“端粒”过长会增加某些种类癌症的风险。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降低“端粒”损耗的速度呢?还真有,那就是“端粒酶”。“端粒酶”是含有短RNA分子的蛋白质复合物,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端粒酶”能把磨损的“端粒”重新缝补好,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 

对“变老”的态度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每个人都无法避免衰老,你对“变老(Aging)”的态度是什么?老年人对你来说是值得尊敬的“智慧长者”,还是人生路上的“阻碍”和“负担”呢?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57个国家83034名成人的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进行了一项分析,结果表明对老年人的尊敬尊重水平低下。60%的参与者报告说,老年人不受尊重。越是高收入国家对老年人的尊敬水平越低。 

根据年龄而对个体或群体产生的歧视和陈旧观念被称为年龄歧视(Ageism)。2015年一项研究发现,在西方文化中广泛存在着对老年人的负面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影响了老年人的自我认知,会对他们在认知任务、体力,以及从疾病中的痊愈情况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另一项研究显示,对衰老持负面态度的老年人,其走路的步速、在认知任务上的表现均差于对衰老持积极态度的老人。 

不仅如此,还记得我们上文提到的“端粒”吗?“端粒酶”的多少与个体感知到的心理压力呈负相关。“端粒酶”越少,“端粒”变短的速度越快、躯体衰老的速度也越快。公众的负面态度会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强化对自己的负面认知,加速老年人的衰老。 

“变老”就一定意味着发展停滞不前甚至衰退吗? 

身体不再年轻,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过去轻而易举的事变得不再容易,可能需要别人帮助才能维持日常生活,这些变化对每个老人都是挑战。 

尽管身体状况在倒退,但老并不一定会变“糊涂”。老年人的大脑结构依然具有神经可塑性,只是这种变化发生在大脑白质,而非像年轻人一样发生在大脑皮层。心理学理论也很早就提出老年人的晶体智力也在一直在增长。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与流体智力相对应,指在实践中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从心理发展的层面,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不会停滞,但面临着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发展任务。精神分析大师荣格认为,老年期是一段反思并发展智慧的时光,年轻人的生命力更多指向外在的社会事务、家庭责任,老年人的生命力更多是指向自己的内心。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分8个心理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个人都面临新的社会心理危机。成人晚期(40-64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完成我认为的人生?”,面临的心理危机是“爱心关怀与颓废停滞”,顺利克服这一阶段危机的个体会发展出“关怀”的心理品质;老年期(65-死亡)面临的问题是“对于成为我自己的过程是否满意?”,面临的心理危机是“完美无缺对悲观沮丧”,克服这一危机的个体会发展出“智慧”的品质。 

“变老”发生在我们生命每一刻,如何“积极地老去” ?

20198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面对全球老龄化趋势,WHO在上世纪就提出了“积极老化(PositiveAging)”的概念。其核心理念是,变老是贯穿人类个体生命全程的事件,在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是老年人。 

从生命全程视角(The Life Course Perspective)理解,老年期的健康状况更多源于其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对个人发展机会和健康行为的影响,这些因素从儿童期便开始影响一个人日后的老化过程。这个视角包括5项指导原则:生命全程发展——人的发展与衰老是一个持续终身过程;媒介——个体在历史和社会环境的机遇和约束下,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建构自己的生活;时间和空间——个体的生命历程,由他经历的时代、生活的地点所影响和塑造;时机——生命转变、生活事件、行为模式的发展,这些前因与后果,随一个人生命中时机的变化而变化;社会联系——生命是相互依赖的,对个体的影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共享的关系网络表现出来。 

不论是20岁还是70岁,人都能通过健康饮食、运动、参加社交活动等行为来改善自己的健康(身体+心理)状况,提高未来的生命质量。 

我们无需害怕年华老去,更无需担忧自己变老后会成为那个“不想成为的人”,改变的力量存在于内心,我们都拥有优雅老去的能力,与年龄无关。变老这件事,真的可以很美好 


作者 许白 浙江大学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文中图片来自包图网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分享到:
【请勿移动和删除】小西的介绍

小西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啦~”
  领域:旅行、烘焙、健康
  描述:S学园二年级,旅行达人,生活小百科。
  热爱探险,所以掌握很多别人不知道的生活(生存)技能。另外还很擅长做饭(不是贝爷那种)。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