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鱼酱同学坐标福建厦门,目前是山东大学的一名海洋生物学博士生,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之前,她参加了海达路德南极游轮公司的探险队员选拔,并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40余天的南极之行中,她的任务是和其他来自各个国家的探险队员们共同为游客设定游览路线,讲解极地野生动物的知识,帮助游客掌握野外急救知识等。现在她已经顺利完成任务,凯旋归来,而身为旅游达人同时又肩负科普重任的学姐也为她准备好了一箩筐问题。
同行游客拍摄的大翅鲸下潜
在上期的《普通人如何去南极》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企鹅、海豹等常见的南极生物习性和种类。本期,海洋生物学博士生喵鱼酱同学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专(高)业(端)的南极生物科普知识。
一图读懂南极食物网
这是一张南极食物网的图片。从食物网中我们可以看到南极磷虾是南极食物网的基础,许多南极生物都吃磷虾,如果没有南极磷虾,就没有供养这些南极生物的食物。磷虾主要以单细胞的浮游植物为食,它们尤其喜欢刮食聚集在浮冰下面的冰藻。
(中英文对照:Baleen whale须鲸、Smaller toothed whale 小型齿鲸、Sperm whale抹香鲸、Penguins企鹅、Elephant seal象海豹、Leopard seal豹海豹、Other seals其它鳍足类动物、Other birds其它鸟类、Fish 鱼、Other herbivorous zooplankton其它植食性的浮游动物、Krill磷虾、Carnivorous zooplankton肉食性的浮游动物、Phytoplankton 浮游植物)
南极生物面临的考验
目前,南极生物主要面临的考验是全球气候变暖所引起的极地环境变化,例如冰川消融引发海平面上升所带动的极地生态系统的响应。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然而有一些直观的结果,例如气温升高导致极地海面上的浮冰减少,使得以浮冰为育幼场所的海豹,如食蟹海豹,失去栖息地,不得不互相挤占空间,日子难过许多。此外,人类对南极磷虾的捕捞强度在不断增加,即使产量在理论上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未来的情况仍令人担忧。还有就是关于海洋污染的问题,尽管南极是一片人类难以达到的净土,然而洋流仍然能够把人类在其它地方引发的污染带到南极来,现在在南极,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不少人类制造的有机污染物。
极地的潜力网红
大部分学海洋生物学的科研小伙伴们一提到极地软体动物首先会想到海天使。这是一个软体动物门下的类群,是一类会游泳的海蛞(kuò) 蝓( yú)。它们虽然是海螺的近亲,却没有螺壳,它们的足也转变成了翅膀一样的附肢,通过在水中摆动,推动身体前进。其实在地球其它海域也有海天使分布,但有一些种只分布在两极地区,比如Clione limacina和C. antarctica(暂无中文对照名)。海天使平时看起来人畜无害,除了摄食的时候,当它们发现了猎物,头部两个像触角的东西之间,会突然爆裂开,从体内瞬间伸出6条触手,以极强的吸力将猎物扯入体内消化。
(海天使摄食)
到南极旅游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而能够在南极做一名探险队员就更难能可贵了。分享了这么多有关南极和南极生物的知识,肯定会有网友们好奇,喵鱼酱同学平时都研究些什么?
因为对海洋生物的喜欢和着迷,喵鱼酱从本科开始了海洋学相关专业的学习,目前她的博士研究领域是鲸豚保育,主要研究中国东南沿海,尤其是厦门的中华白海豚的种群动态分布和生存力分析,也会参加其它海洋哺乳动物搁浅救助或解剖采样的工作。平日里,她主要就是跟着白海豚跑,她说,海豚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动物,有时它们会在船只周边跳来跳去,有时它们也会躲得远远的。有趣的是它们心情好的时候可以跟你凑得很近,甚至在你的脚边游过时还会好奇地观察你。
采访结束的时候,学姐请喵鱼酱给中国数字科技馆的网友们推荐了一部纪录片,她很难取舍地推荐了两部,一部是关于南北极的极地纪录片《冰冻星球》,另一部是关于海洋和海洋生物的《蓝色星球》,这两部纪录片都是英国BBC出品的,通过现代最先进的摄像技术展示了极地和海洋中许多难得一见的珍贵画面,没看过的同学快去补课吧!
如果你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计划南极之旅的话,欢迎回顾上一期南极专栏《普通人如何去南极》点击到达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