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视频  >  音频  >  向科学致敬

第19集 国家天文台在京成立

第19集 国家天文台在京成立 0:00
最新发布时间: 2020-04-03
分享到: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科技成长的速度令人可喜。在这个时期,我国对天文学的探索也在不断地跟随改革开放的脚步前进。为了更好地探索宇宙的奥妙,更加深入的了解宇宙的神奇力量,2001年4月,国家天文台在北京成立。

  国家天文台的主要职责是统筹科学院天文学科发展的布局、大中型观测仪器设备运行以及未来发展的大科学工程项目的立项实施;建立天文研究工作网络,由天文观测中心负责科研工作的宏观协调和指导,而研究工作仍分布在各天文台站及与大学联合成立的中心进行管理和实施;组成并完善中国科学院天文研究新体系。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天文资料,受到各国天文学家的注意。就文献数量来说,天文学可与数学并列,仅次于农学和医学,是构成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

  如今,中国从无到有,建立了射电天文学、理论天体物理学和高能天体物理学,以及空间天文学等学科。填补了天文年历编算、天文仪器制造等空白,组织起自己的时间、以及纬度等服务系统。在诸如世界时间测定、光电等高仪制造、人造卫星轨道计算、恒星和太阳的观测与理论、高能天体物理学的课题、天文学史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不少重要的成果。

  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开始于1998年。按照中国科学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建设国家知识创新基地的部署,经过天文学界的努力,天文基地被列入首批启动的知识创新基地之一。当时,中国天文学研究有“五台三站一中心”,其中的“五台”分别是:北京、上海、紫金山、云南和陕西天文台;“三站”分别是:乌鲁木齐站、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和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卫站;“一中心”是南京天文仪器中心。

  1999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决定在院属“五台三站一中心”的基础上,批准组建“国家天文观测中心”。

  时隔两年,到了2001年的4月份,国家天文台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由中国科学院天文领域原五台三站一中心撤并整合而成的,包括总部及4个直属单位,总部设在北京,直属单位分别是:云南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新疆天文台和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国家天文台不仅仅是科研部门,同时也注重人才的培养。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共有在学研究生495人,其中硕士生265人、博士生230人、在站博士后58人。

  2001年到2009年间,国家天文台毕业研究生为177人,其中博士生99人,硕士生78人。研究生中多人获得各种省部级奖学金,其中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2人、院长奖学金优秀奖8人、中科院冠名奖学金7人、2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2004年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国家天文台获得全国天文学科排名第一的成绩。

  不仅如此,国家天文台还致力于做科学普及工作,让普通大众也可以了解天文学的奥妙。为对天文学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年轻人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他们有无限的想象力,未来还需要年轻一辈的支持,为国家的天文学研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家天文台利用原有的专业天文设施、天文仪器设备的作用,把沙河站的天文观测区建设为国家天文台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并对外开放。2002年科学技术部、中宣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将该基地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3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等单位联合命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2004年为北京市海淀区和朝阳区政府命名为“天文科普基地”。

  我国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国家天文台也向普通大众实时报告探索到的宇宙研究成果:

  这是国家天文台第一次向大众公布,我国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进度。从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研究成果是令人值得骄傲的。

  这几项天文学科研成果,进一步奠定了我国在天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包括FAST望远镜,也就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被誉为“中国天眼”。是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在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的,并在2016年9月25日成功启用。

  FAST望远镜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截至2018年9月12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44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另外国家天文台还多次荣获国家自然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奖等多类奖项。获得如此多的殊荣,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力扶持科研技术、科技创新。国家天文台的成立,就是希望天文学科研技术获得更大提升。毕竟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天文学历史,如此深厚的积淀,也为我们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信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与探索精神,国家天文台会在天文学、宇宙探索、航空航天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未来,在太空中也必将会留下更多属于中国的足迹,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