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视频  >  音频  >  向科学致敬

第47集 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铺通

第47集 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铺通 0:00
最新发布时间: 2022-06-22
分享到:

  一百五十年前,铁路被清朝统治者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而如今,被看作是“国民经济命脉”的铁路,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 

  从清朝第一条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的百年巨变。随着时代向前迈进,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而其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建造项目。京沪高铁是一条连接北京市与上海市的高速铁路,是2016年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也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我国的铁路发展史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在工业革命时期有许多伟大创举,铁路就是其中之一,它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标志着铁路时代真正来临。自此以后,人们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周围地区,远途旅行成为了新兴潮流,更多人开始以一种全新视野,打量以前到达不了的世界。 

  一时间,铁路成为连接世界的工具,它促进了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铁路使得商品、人力在城市之间高效流通,加速了资本运转。但你可能不知道,中国恐怕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在进入铁路时代之后又短暂离开的国家。尽管起步阶段一波三折,如今的中国却拥有全球最密集的高铁专线网络,而政府也已下定决心把这一网络,扩展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柱。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京沪高速铁路,首先要从两座城市开始说起。 

  我们知道,北京,中国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经济中心,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城市。自1843年开埠后,上海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迅速崛起为中国第一大城市,这两座相距1300公里的城市,便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铁路是联系这两座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 

  已有百年历史的京沪铁路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南北干线之一。京沪铁路原本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为1897年至1900年建设的京山铁路北京至天津段,中段为1908年动工的津浦铁路(天津至南京浦口),南段为1905年至1908年建设的沪宁铁路。 

  1933年,南京下关与浦口之间开通火车轮渡,使京沪铁路首次跨越长江天堑。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接轨,并正式改名为京沪铁路,从此成为中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是北方各省通往华东地区的必经之路,也是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京沪铁路运输能力长期超负荷运行。2007年,京沪线平均每公里客运密度分别为全国铁路平均密度的5.2倍和2.1倍,处于极度饱和状态。京沪线以全国铁路2%的营业线路,完成了全路10.2%的旅客周转量和7.6%的货物周转量,是世界上客货运输最繁忙的干线。 

  虽然经过多次提速后,运行时速达到140-160公里/小时,但是仍然难以满足运力需求。为缓解前所未有的运输压力,新建一条铁路已迫在眉睫。但对于这条高速铁路的必要性,经济性,以及选择哪种技术建设,一直是饱受争议的话题。从1990年12月,铁道部完成《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到2013年2月,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这一段过程中经历的风风雨雨才造就了京沪高铁如今的辉煌。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建设项目,京沪高速铁路在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30日,全线正式通车。 

  京沪高速铁路由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全长1318公里,设有24个车站,设计的最高速度为380公里/小时。到2017年9月,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营速度已经达到了350公里/小时。京沪铁路的建设取得这么傲人的成就,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科研人员为铁路做出的技术创新,以及铁路建设者的努力。 

  从论证到建设,长达20多年之久的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由北京到上海只需要四个多小时。那么京沪之间惊人的“中国速度”是如何实现的呢? 

  它的超高速秘密之一就是轨道。 

  京沪高铁钢轨长500米,重30吨,铺设调整精度控制在0.1毫米以内。一般的情况下,在轨道板粗铺环节结束之后,铺设工程将进入到精调阶段。粗铺环节就是将轨道板大致铺放在一条直线上,精调是在安放轨道后再根据轨距调整轨板的位罝,到最后固定的过程。施工人员要在轨道板的前、中、后部位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6个精调定位调整器。它可以在三维空间里对轨道板进行精确定位,调整精度控制在0.1毫米以内。也就是说,前后两段钢轨的落轨误差要控制在0.1毫米。 

  0.1毫米也就是一张薄纸的厚度。所以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精确施工标准控制下,高速铁路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小摩擦,真正的快起来。而当我们坐在高铁列车上的时候,平稳舒适是可想而知的了,即使列车时速超过300公里/小时,依然感觉很平稳。 

  除了落轨误差要极小之外,由于热胀冷缩,两轨无缝对接后的间距要控制在8毫米左右,以防温度变化带来钢轨的变化。钢轨对接完毕后,工人们会一一再次检查,以确保安全、精确,同时用轨道检查仪测试轨道的平滑性。远远看去,钢轨就是一条笔直的延伸线,浑然一体。这也就成为一段无缝线路,自然,过去火车在普通钢轨上行驶发出的“哐当哐当”声也就听不到了。 

  京沪高铁的建设项目获得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瞩目,其中的科技创新不得不令人叹服。 

  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京沪指挥部自主创新研发的墙上水准测量装置,顺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批,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这种水准测量装置制造简单,安装方便,安全防盗,能确保测点的唯一性。 

  自京沪铁路开工以来,集团京沪指挥部开展科技攻关促进技术创新,确保达到“更好、更快、更省、更环保、更安全”的目标。以前,为了确保重复测量精度,埋设好的墙上水准测量装置要求测点唯一,并能长期保存,最好的办法是将墙上水准测量装置的预埋锚固部分和外露观测标志做成一个整体。但随之而来却出现了一个矛盾:施工过程是先立模浇筑被测量构筑物,然后装设外露观测标志,无法整体制作。为解决这个矛盾,公认的方法是将墙上水准测量装置做成带螺母的预埋件和带螺栓的观测标志两部分,但是外露的观测标志很容易拆卸,因此丢失严重,而一旦丢失,精密水准测量数据将出现无法补救的损失。所以,集团京沪高铁指挥部集结各方努力专门设计了一种自锁式墙上水准测量装置,大大提高了铁路建设的实施。 

  除此之外,京沪高铁常州北站站屋太阳能也是一大亮点。修建时采用在站房屋顶建设与玻璃幕墙有机结合的低碳供电方式,通过屋顶的200千瓦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站工程,使常州站成为一项科技节能示范工程,这个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 

  项目工程建设时充分利用了常州北站空置的2500平方米屋顶,计划安装进口高性能并网逆变器21台。系统设计寿命25年,预计25年内年平均发电量可达20万度,折合每年节约标煤约67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37吨,切实做到了节能、减排、绿色电力的要求。 

  这些科技元素的体现,有效保障了铁路的施工顺利开展,同时也节约了能源消耗。京沪高速铁路的修建,还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51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114项。2016年1月8日,京沪高速铁路荣获2015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荣誉称号。 

  如今,京沪高速铁路的基础设施状态良好,运量也在快速增长,运营安全有序可控,实现了让旅客“安全、方便、温馨出行”的目标。 

  纵观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京沪高速铁路支撑了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打造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中国高铁品牌。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代表的新时代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