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卫星是太空探索的未来吗?--中国数字科技馆
首页  >  音视频  >  音频  >  科学播报

微型卫星是太空探索的未来吗?

<a href="./t20200620_1029465.html">电动汽车的排放量有多大?</a>(科学播报) 0:00/0:00
最新发布时间: 2020-06-11
分享到:

卫星普遍体积庞大,制造费用和运营成本高昂(图片来源:pixabay)

  自人造卫星发明以来,人类就从未停下使用卫星探索太空的步伐。由于卫星普遍体积庞大、涉及多项技术、制造费用高昂,且运营成本不低,因此全球每年在这个领域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维持相关项目的正常运转。显然,如果以目前的状况继续发展下去,这些相对低效而花费巨大的卫星项目,将可能会占用其他太空探索任务的开销与资源,对它们的正常推进造成阻碍。

  那么,我们是否有好的办法来改变这种现状呢?最直观的解决方案是让卫星微型化。2018年,IBM 公司展示了一种新型的技术,可以让计算机最大限度地缩小。这种技术能让只有盐粒大小的载体上装满100万个晶体管,实现复杂的计算工作。这些技术对于卫星微型化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就目前而言,已经有一些手掌般大小的模块型卫星被送入太空,而更小的卫星也已经在积极研发当中。

模块化让研发、生产的效率提高,投入应用的过程更为便捷高效(图片来源:pixabay)

  微型卫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首先,由于卫星体积大幅度缩小,其需要的能源也变得更少,整体重量得以大大减轻。例如已经被送入太空的立方体卫星,它们仅有手掌般大小,边长大约为10厘米,质量在1千克以内。如果人们能够将传统卫星重要的部件放入这些小立方体中,那么未来探索太空的成本将会很大程度地降低。同时模块化也能让研发、生产的效率提高,投入应用的过程更为便捷高效。

  其次,微型卫星在消耗、维护和运营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同样具有经济方面的优势。传统卫星的寿命有限,在太空中不仅饱受恶劣环境的影响,同时还难以进行维护和修缮。随着微型卫星技术的发展,更换和维修过程将变得更加便捷。新型卫星还能采用自修复材料进行设计,新型材料的运用也使得微型卫星能够稳定、持续地进行工作。

  并且,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在于,微型卫星能够更加高效、灵活地进行集群工作。成百上千颗微型卫星将会根据不同的需求组成协同网络,以系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复杂的科研任务。当进行不同的任务时,它们可以重新组合成不同的系统,还能配合传统的卫星技术进行工作。甚至在技术足够成熟的条件下,微型卫星能够像人工智能或神经网络一样进行学习,拓展自身的工作能力。

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微型卫星能够像人工智能或神经网络一样进行学习(图片来源:pixabay)

  然而,尽管将卫星微型化的做法看起来十分美好,但是在这条发展道路上依然困难重重。阻碍微型卫星发展的最大原因还是技术,卫星上必要的控制系统和推进系统以目前的科技来说很难做到轻便。因此,微型火箭的重量和体积都会受到限制,一些科学家所期望达到的运转优势并不能很快实现。

  另一方面,微型卫星如果使用传统的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就会导致效率极低。最好的方式是采用小火箭或者微型火箭,以较高的频率发射微型卫星进入轨道。但是目前主流的航天工业仍以大型运载火箭为主要的开发对象,微型火箭的研发只能依赖于新兴科技公司的投入。总体来说,微型卫星在各个层面上都很难得到传统的技术支持。

  但不能否认的是微型卫星群相较于传统卫星的巨大优势。从科技的发展规律上看,微型化、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化是必然的趋势。高效、节能是人类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随着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和航天科技的进步,原先阻碍微型卫星发展的种种难题也将依次解开。例如新型陶瓷材料、3D 打印技术和各类复合型材料等等,已经正在逐一解决各类航天装置的发展瓶颈。当这些技术和研发流程得以标准化,原来略显臃肿的太空经济也将健康、合理地得到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人们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宇宙中未知的领域。

  

原创稿件

制作 叶鹏飞

审校 赵峥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参考文献:Levchenko, I., Xu, S., Mazouffre, S., Keidar, M., & Bazaka, K. (2019). Space Exploration: Mars Colonization: Beyond Getting There (Global Challenges 1/2019). Global Challenges, 3.


专辑里的声音
去除甲烷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吗?
利用惯性原理可以突破传统火箭的速度吗?
机器人集群工作会更高效吗?
太空望远镜要多大才有可能发现外星生命?
穿山甲是否是新冠病毒中间宿主
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
免疫系统的起源
乐高成为隔热新材料
柔性机械“昆虫”诞生
真核生物属于古细菌吗
流感病毒是如何逃过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
肿瘤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病情更重,恶化更快
何种疗法对新冠肺炎疗效更加显著
是穿山甲把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给了人吗?
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何不同?
首个人类冠状病毒是怎样被发现的?
冠状病毒真的可怕吗
可高效回收的高性能塑料
复杂网络助力抓住恐怖分子
不需要引擎的飞机
时空是连续的吗
为什么我们难以见到反物质
飞行器应该像鱼还是像鸟
晚上服用降压药效果更好
什么是电子皮肤
蓝光电子屏会加速衰老
宇宙会保留黑洞吞噬掉的信息吗
海豚有“第六感”吗?
大脑中的想法可以被直接读取吗?
红外光能改变水分子的结构吗?
胰岛素可以口服了
激光也可以传递声音吗?
我们如何观测银河系之外的天体?
今天的水星值得我们去探索吗?
什么是机器学习
又有两种海洋生物被发现了
森林砍伐是亚马逊森林火灾频发的关键原因
磁铁有助于提高水电解氢性能
发射失败的卫星也可以作为研究工具吗?
火星和金星哪一个更适合人类居住?
今年是历史上最热的一年吗
智人在多久以前开始走出非洲
碳捕集技术能帮助我们阻止全球变暖吗?
子宫与女性的记忆能力有关吗?
磁铁可以是液态吗?
有氧运动有望治疗偏头痛
精神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吗?
二氧化硅材料可以提升火星宜居性
大脑的性别差异究竟有多大?
手机信号可以用来监测雾气吗
骨头里的胶原蛋白也是一种“指纹”吗?
声音最大有多大?
不同动物之间可以进行心脏移植吗?
质子也有寿命吗?
贫富差距可能导致物种损失吗?
含糖饮料增加患癌风险
为什么日冕的温度要高于太阳的表面?
医疗服务应该注重性别差异吗?
太极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多喝牛奶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宇宙是否真的发生过大爆炸?
为什么不能长时间戴耳机
土卫二上可能诞生生命吗?
睡眠不足会导致“社恐”
如何探测地球深处
过度睡眠可能增高全因死亡率
肥胖可以改变大脑形态
为什么口腔伤口愈合得更快
猴子也会制造石器吗?
生命可能由陆地起源吗?
地衣是生物还是生态系统?
试管婴儿为何患高血压风险更高
计算机运算速度真的在指数倍增长吗?
为什么十字花科蔬菜能防癌
黑洞吞噬一颗恒星需要多久?
戒烟与糖尿病有关吗
氢气也能作为超导材料吗?
人到底有多少个基因
口哨声也能表达语言吗?
衰老可以被逆转吗
孕期压力会对胎儿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高脂肪低碳水竟能抑制肿瘤生长
常见氨基酸可显著提高化疗效果
过敏可以预防皮肤癌
运动可以治疗腰疼吗?
脱发会增加患癌风险
喝茶可降低心脏病风险
我们需要益生菌吗?
长时间缺乏睡眠显著降低认知能力和注意力
人为什么会自言自语?
第四种物质状态——等离子体
心脏可以长出新血管吗?
植物有眼睛吗?
很多人说蚊子喜欢O型血,但真的是这样吗?
母乳喂养会影响婴儿的饮食喜好吗?
疱疹病毒可能导致阿尔兹海默症
精神疾病与大脑的酸性有关吗?
发生时间接近的记忆更容易产生关联吗?
真空真的是空的吗?
无创近视手术有望实现
胎儿具有成熟的免疫系统吗?
人造感觉神经诞生
超级T细胞受体有助杀死遭HIV感染的细胞
常见止痛药有望成为抗癌药
辨别色彩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吗
记忆可以移植吗?
电子书更不容易记住吗
尼安德特人为什么面部中间前凸
注射胚胎干细胞真的能续命吗
记忆可以剪辑吗
睡眠其实是工作的一部分
日光照射能够改善学习记忆
植物有听觉吗
生酮饮食有益大脑?
360度全景相机
0是不是自然数
我们看到的月球为什么只有一面
体内储存特殊脂肪酸可以延长寿命?
甲状腺激素可能影响抑郁症发病率
飞机玻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口服胰岛素有望实现
吃菠萝为什么嘴会麻麻的?
咖啡和茶,谁更提神?
过敏性鼻炎
火药起源
犀牛走向灭亡
核磁共振预测自闭症
生命真的起源于海洋吗?(3)
生命真的起源于海洋吗?(2)
生命真的起源于海洋吗?(1)
虚粒子:更深层的物理学线索(下)
虚粒子:更深层的物理学线索(上)
性别新知:性别认同(下)
性别新知:性别认同(上)
与自己对话:大脑中的声音(下)
与自己对话:大脑中的声音(上)
生命真的起源于海洋吗?(上)
神秘的纳莱迪人之谜告破(下)
神秘的纳莱迪人之谜告破(上)
宇宙学对撞机:两个极端尺度的交融(下)
宇宙学对撞机:两个极端尺度的交融(上)
卡西尼号的遗产(下)
卡西尼号的遗产(上)
婴儿哭声里的疾病信号(下)
婴儿哭声里的疾病信号(上)
切掉一半大脑,你也能活?
把酒卖贵点,就能减少犯罪?
长寿有迹可循?
为什么保守秘密让人精疲力竭
畅聊数字化生存
海洋酸化破坏鱼类感知系统
深夜睡不着?可能是因为你有失眠基因
即使关机,手机还是会偷走你的睡眠
你的大脑能上传到数字化世界吗
酷刑逼不出真相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搞错了阿尔兹海默病背后的元凶?
逼退英军的德国,却没能及时造出原子弹
“科学家告诉我,多吃脂肪能长寿?”你想多了
查看更多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